市场简讯
据报道,2003年5月,全国钢材新增资源增长迅猛,国内产量继续刷新纪录,生产用钢材消费水平回落,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需求旺盛,出现了不同品种钢材价格升降并存的局面。 一、新增资源增长迅猛 2003年5月,全国钢材新增资源增长迅猛,保持高水平局面。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测算,当月钢材新增资源量2280万吨,比上月增长4.3%,比2002年同期增长18.9%;2003年1~5月,累计钢材新增资源量为10427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21.6%,增加了1800多万吨。 2003年5月,生产钢材1975万吨,又一次刷新月度产量纪录,比2002年同期增长15.6%。2003年1~5月,钢材产量8925万吨,增长16.9%。如果按照现有速度推算,2003年钢材产量将突破2.2亿吨。 主要钢材品种中,小型材、中厚板、带钢、焊接钢管产量比上月有较多增加,薄板产量则出现下降。 境外进口居高不下。虽然中国市场板材价格从3月份开始大跌,但仍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二季度,国际市场热轧板卷平均价格为307美元/吨,中国市场平均进口价格为333美元/吨(非独联体);冷轧板卷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为393.5美元/吨,中国市场平均价格为450美元/吨(非独联体);镀锌板卷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为413美元/吨,中国市场平均价格为535美元/吨(非独联体)等)。 据海关统计,2003年5月,全国进口钢材305万吨,虽比上月有所下降,但比2002年同期增长45.9%,增长水平还提高了2%。2003年1~5月,共进口钢材1502万吨,增长60.3%,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560多万吨。 钢铁产品进口结构中,2003年5月,板材进口量271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50.6%;棒材进口8万吨,下降11%;钢坯进口48万吨,下降28.4%。 二、消费需求大势平稳 因为受到非典型肺炎的负面影响,2003年5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长水平又回落了1.2%。多数消耗钢材的工业产品增速亦呈现回落态势。如汽车产量转升为降,同比下降0.28%,这是多年来的首次下降;钢质船舶下降45%,降幅扩大了14%;内燃机下降0.36%,在上月回落了32%的基础上,又回落了3%。金属机床、发电设备等增长水平有所回升。 2003年5月,全国普遍进入施工旺季,各地区克服非典型肺炎的不利影响,建筑施工进展顺利,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继续高速增长,建筑用材消费明显增多。 钢材出口情况良好。据海关统计,2003年5月,全国出口钢材68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70%;2003年1~5月,累计出口285万吨,增长54.5%,增长水平进一步提高。钢材出口尽管增幅较大,但由于绝对量较小,因而对总体钢材消费影响不大。 2003年1~5月,钢材消费量9500万吨左右(消费数有所调整),大约增长15.5%。 综上所述,2003年5月,钢材市场继续为供大于求局面。其中板材市场积压增多,建筑用钢情况要好一些。 三、市场价格升降并存 进入2003年5月以后,主要钢材品种价格走势明显分化。主要由于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社会库存明显增加,加之进口报价的下跌,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薄板价格继续走低。据有关资料,我国阿拉山口口岸薄板进口价格每吨跌落40~50美元。到5月底,全国主要城市3mm热卷和1mm冷卷价格分别比月初下降了260元/吨和280元/吨,降幅分别为7.8%和5.8%。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各地建筑开工不断增多,尽管北京等华北地区及受到非典型肺炎的冲击,但线材、螺纹钢等建筑用钢材需求仍然旺盛,贸易商进货积极性较高,加之钢厂相应提高出厂价格,刺激价格扬升。到5月下旬,全国主要城市20~25mm螺纹钢和6.5mm高线成交均价都超过了2700元/吨。建筑钢材价格上涨率先在华东地区展开,中南、华南地区积极跟进,并吸引北方地区资源大量向南方市场流动,改善了华北、东北地区库存情况,强有力地支撑了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上,远东板材价格进一步下跌,并带动板坯价格走软,拖累了全球市场行情疲软。据有关资料,进入二季度以来,远东市场成品薄板进口价格下跌了20~50美元/吨,并且由于中国进口需求的下降,导致独联体国家产薄板价格下跌更为明显,最高跌幅达到了70美元/吨。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国际钢铁市场不容乐观。 此轮国际钢材价格下跌,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用户减少或停止采购,给全球薄板价格造成了极大压力。前期中国板材价格持续暴涨,远远高出国际水平,刺激了大量的投机性购买,几乎全球的板材剩余产能都流向中国,很快就出现了供大于求和严重积压。中国板材价格的下跌,以及取消大量的进口合同,使得国际板材市场上的剩余产品重新寻找出路,必然会压迫板材价格跌落。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