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据报道,近期,欧、美国家频繁地对“中国制造”进行设置门槛:先是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进行立案,之后美国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保障措施的实施程序。欧盟也宣布将逐步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可能将大部分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普惠制税率从3.5%提高至5%。 事实上,部分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措施有越来越严厉的趋势,这种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并非偶然,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崛起时,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完全有可能继续增加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在美元疲软或者大幅度持续贬值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就容易成为其他国家攻击的目标。鉴于欧元近来升势凌厉,不利于欧盟成员国的外贸出口,欧盟正酝酿向享有巨额贸易顺差的中国设置门槛,此举将波及中国几乎所有对欧出口的工业产品,包括家电、钟表、光学仪器、乐器、服装、鞋帽及轻工制品等类别。据悉,2003年10月,欧盟将对中国在“普惠制”下享有的出口商品优惠关税,由目前的3.5%提高到5%,2004年上半年则进一步取消给予中国的“普惠制”。由于欧盟长期对中国实施“普惠制”,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欧洲市场极具竞争力,欧盟也因而茁壮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欧贸易占中国的整体外贸比重达14%。因此,若欧盟取消给予中国“普惠制”,对中国出口势必造成沉重打击。 自2003年11月1日起,欧盟将在原优惠安排的基础上,对上述产品削减50%的关税优惠幅度,从2004年5月1日起,取消全部优惠安排。近期,欧元汇率坚挺,兑美元汇价频创自1999年1月4日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2003年以来,累计升值达11.73%,令当地出口企业难以承受。这是欧盟考虑调整对外贸易关系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结果来看,我国现在确实面临比较多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世界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确实比较集中。20世纪90年代,虽然中国的出口只占世界整个贸易额的3%~4%,但实际上所受到的反倾销起诉案件数占全世界反倾销案件数的14%。 中国有关专家认为,欧盟国家对“中国制造”设置门槛应该说是存在的。是对中国出口增长的一种遏制。现在中国面对来自各方的贸易限制,主要是因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市场上,而是在全世界都有所体现,这也说明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跨国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生产能力会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中国,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如果一些国家围攻中国,整个产业链条就会中断,实际上也伤害了自己,这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这同时也说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越来越强大,工业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警惕和恐惧。现在的反倾销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彩电等行业和一些信息技术产品上,原来发达国家是不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放在眼中的,现在明显地把它们作为竞争对手。 专家认为,欧盟此举也表明,贸易政策越来越政治化。由于政治上的干扰因素很多,经济政策不完全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美国的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对美国出口给美国的就业市场也造成了较大压力。这导致了美国相关行业协会和劳工组织纷纷出面向政府施加压力。这种压力促使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采取愈来愈严厉的限制措施。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更多是一种竞争的政策,不管这种障碍有没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其实质是为了维护竞争的优势。由于新经济泡沫崩溃带来的经济衰退,美国经济一直难以强劲复苏,这种情况下出口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出口的迅猛增长往往会导致反倾销诉讼的大幅增加,这种状况在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从日、美贸易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一个国家的强大,贸易摩擦会层出不穷。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开始是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贸易战,后来更加升级,从产品的贸易摩擦变成了对宏观问题上的指责,由贸易摩擦连带到汇率问题,要求日元升值。可以说,如果一国的贸易顺差过大,其他国家除了会发动针对某种产品或某种行业的贸易战,还会指责整个这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出现了问题,使得国内政策的自主性越来越少,这不仅会影响到某个产业,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 那么,目前的这种贸易摩擦会不会演变成贸易战,甚至货币战呢?专家认为,单一币种的固定汇率一方面可以保障我国外贸有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在适应国际形势变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美元疲软或者大幅度持续贬值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就容易成为其他国家攻击的目标,会认为中国在处理世界经济事务中没有尽到大国的责任,没有共同承担风险。我国的汇率制度应朝着完全浮动汇率制的目标来进行,同时要有渐进性改革的阶段性目标,逐步改变我国的汇率机制,可以从扩大浮动范围的角度开始。中国商品的竞争力是由它的比较优势决定的,中国的企业还是有在汇率小范围浮动情况下承受风险的能力。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