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中国卫生陶瓷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2004-02-23

中国卫生陶瓷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在世贸组织机制下,通过高关税或各种非关税壁垒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受到极大限制,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反倾销,使之成为一种形似合法且行之有效的新非关税壁垒。作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三大贸易保护措施之一,反倾销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规范贸易秩序、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一种涉案产品如被某国裁定征收反倾销税,不仅意味着这种产品在该国市场的丢失,甚至由于产品被迫大量涌向其他市场,产生多国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连锁反应,有的甚至最终导致该产品出口大门的完全关闭。
  据统计,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遭遇到7起反倾销指控,有6个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综观近几年对中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的情况,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经济不景气,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加剧,美、日经济复苏乏力,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开始出现大量滥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落后的、不合规矩的行为。对中国发起调查的绝对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欧盟,占总数的2/5。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明显增加。
  2.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国内产业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某些国家的一些产业在本国日渐失去行政保护手段,于是转而寻求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包括反倾销在内的贸易保护措施。
  3.一些国家不重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实行“非市场经济”的歧视性政策,扼杀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部分发达国家认为,目前,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属于政府或受政府干预,因此产品价格并不能反映真实价值,需要采用他们认为属于市场经济第三国之相同产品的价格来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即所谓的“替代国”做法。
  4.以老眼光看待、评判中国经济现状及中国出口贸易活动,对中国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及中国政府为与国际经济接轨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视而不见或视而不清,这便是有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动辄申请反倾销调查的症结之一。
  5.特别保障条款纷纷出台。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有允许成员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成员纷纷加强了对华特别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这些立法对中国十分不利,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同时可以只针对中国,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
  一、掌握、运作世贸组织规则是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有效方式
  我国一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出口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害怕检查。由于管理落后,财务混乱,没有一套系统、有效的管理体制,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差距很远,根本就经不起国外反倾销调查团的实地核查,很难在严格的核查中过关,或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账目,因此便采取不应诉的回避措施。这对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今后的出口是极其不利的。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企业生产成本辩诉的基础,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资料不完整,也会给企业应诉带来很大困难。
  此外,一些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已经习惯了国内手足相残式的竞争,对世贸组织规则大都是一知半解,真正遇到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往往是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对应诉的程序、应诉材料的提供、核查过程的准备、规则措施的运用以及如何聘请律师、如何提交诉讼状等均不熟悉,运作起来感到非常的吃力。缺乏一批懂世贸组织规则、外语和相关法律的外向性经济管理人才,使不少企业不得不忍痛放弃应诉。在埃及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的反倾销诉讼中,就有一些企业仅仅因为看不懂长达六七十页的外文调查问卷而放弃了应诉的机会,而被征收了305%的反倾销税。在国际贸易的反倾销诉讼中,对涉及产品或相关产品以及相关产业的熟悉程度,是提起诉讼的最有效保证。如果我们在经过了15年漫长的等待,最终换来的是连游戏规则都不清楚,那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反倾销诉讼?所以,提高身素质,掌握世贸组织规则迫在眉睫。
  二、打好两张牌,树立增强主体意识
  我国陶瓷企业在对外经贸交涉中需要学会应用好两张牌,一张是“政府牌”,一张是民间“企业牌”。民间企业牌应尽可能依托陶瓷行业协会。政府的角色是陶瓷企业界的代言人。政府虽然负有维持国内陶瓷市场稳定的责任,但究竟具体到行业哪些方面受到了外来冲击或不公正竞争,最先感觉到的应该是陶瓷企业本身。因此,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界应增强主体意识,遇到外来的不公正竞争时,要敢于保护自身的利益。在国外受到不公正待遇(如反倾销)要敢于站出来应对。只有打好陶瓷企业这张牌,政府的牌才好打。事实上,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要想在国际市场有大作为,必须两张牌配合着打,这样对外交涉才更有力量。另外,民间陶瓷协会组织内也应该设立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争端或为协助企业打国际贸易官司类的机构。
  三、实施国际贸易多元化的市场战略,防止同类产品大量进入同一国家
  如果我国多家企业对同一国家出口同样的产品,很容易因超过产品进口总量的3%,而遭到进口限制。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我们受到进口限制,在最初3年内也不能采取对抗性贸易措施。
  中、印之间在建筑卫生陶瓷进出口方面发生的贸易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述产品出口市场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如果许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看好同一个市场,大家都一哄而上,那么,这个国家的市场就不可能再是一个能获得理想收益的市场。在世贸组织规则下,我们更应该注意采取多元化的市场开发战略,特别要防止多家陶瓷企业的同类产品大量进入同一个国家,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由此引发的陶瓷出口贸易摩擦。
  四、采取出口产品差别化战略
  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启动的保障措施,一般针对的是同类产品。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如果采取产品多样化、差别化战略,则是减少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好办法。我们在发展陶瓷出口贸易中,应尽可能注意采取产品多样化战略,这样即使发生贸易争端,也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交涉起来就能掌握主动权。
  五、避免出口陶瓷大压价,将价格战打到国外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价格战是一打再打。佛山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建筑卫生陶瓷重镇,大型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有200余家,中小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多不胜数。随着华东外资建筑卫生陶瓷板块和四川西部建筑卫生陶瓷板块的走强,佛山建筑卫生陶瓷的北上战略接连受挫,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随之而生。2002年以来,佛山多家主流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的中高档产品降价幅度均超过15%。不仅如此,价格战火还从国内烧到国际市场,如广交会上一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某种抛光砖仅报价2.85美元/米2,而在欧洲,同样产品的卖价却高达20美元/米2以上,广交会上该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的报价让国内其他参展企业感到了压力。据统计,我国出口日用陶瓷平均单件换汇价格仅为0.3美元,只及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1/7。由于国内企业激烈的价格战,将利润空间让给了国外经销商,从而不得不受制于经销商的种种要价。价格战导致价格低于成本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一旦价格低于成本,两种后果将会随之出现:(1)降低成本,这样质量就有可能下降,而一旦质量动摇,客户和市场便也随之动摇;(2)即使没有低于成本价,但买方也会单方面认为我方存在低价倾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质量已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肯定,即使将价格提高依然能找到买家。所以,国内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应尽量避免价格战,经营自己的品牌,规范价格行为、公平参与竞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总之,在国际竞争日甚一日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贸易形势日趋复杂是可以想象的。尽管道路漫长,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会克服困难,走得越来越好。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