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政策峰回路转 人民币2008年跌宕起伏
2008-12-26

     从抵御通胀的“奇兵”,到保增长、刺激出口的“良策”,人民币汇率走势跟随宏观政策的由紧转松,在2008年跌宕起伏。

  公开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两个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7.3046一路攀升6.8591,累计升值幅度达6.5%左右,接近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但自7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速度明显放慢,该汇价相继走出“十连阴”、询价市场“四跌停”等罕见行情,不仅一改过去三年单边升值走势,更使得市场关于人民币阶段性走贬、甚至快速贬值以缓解出口、复苏经济的预期直线升温。

    “破7进6” 人民币改写历史

  乘着2007年急速升值的快车,人民币汇率在跨入2008年后的第一个季度就累计升值3.91%。随后,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突破“7”历史性关口,宣告正式进入“6”时代。

  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20元,这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度破“7”,而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13.8%。而跟随中间价的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在当日的现汇市场也跌破7元大关。

  仅仅3个多月的时间就突破了此前预计需要花费半年时间的“7”整数大关,显然也是市场投资者所始料未及的。为此,不少机构都将里程碑式的破“7”看做是人民币对美元新一轮加速升值的开始,在金融市场状况的恶化和失业率不断攀升、美元尚未出现转机的情况下,不少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甚至因此大幅上调全年升值预期至15%。

  不过,相较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所展现的惊人升值速度,这段时期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他交易货币却继续贬值走势。截至4月10日,人民币对欧元较2007年底累计贬值幅度已经接近3.8%,人民币对日元更累计走低近7.63%。

    急转直下 单边升值预期打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半年快速升值的势头,在下半年明显慢了下来。而中间价自7月30日开始走出的“10连阴”,更创出自汇改以来最大的一波贬值行情。

    据公开数据显示,自7月30日开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6.8351一路走低至6.8638,其间累计跌幅高达433个基点,相当于该汇价已经跌回至6月底时的水平。市场人士分析,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强势反弹是造成人民币连续多日单边下跌的主要原因。

  中间价的连续走跌对于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NDF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年远期以及境内掉期报价贴水幅度,从年初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最为强烈时的高达6000点以上,大幅下滑至为2200点和1280点左右,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在未来一年里升值幅度从8%-10%左右,跌至仅为1.8%-3%左右的水平。分析师称,虽然这段时期人民币连续走跌主要是受到国际汇市上美元全线反弹的影响,但至少显示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已经大为减缓。

    人民币贬还是不贬?

  进入12月,在人民币中间价外大跌156个基点带动下,人民币对美元在询价交易系统连续4个交易日触及千分之五的日波动区间上限。投资者纷纷看空人民币,疯狂购汇不仅使得银行无汇可换,甚至导致询价市场一度停止交易。而这期间,正值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关于“通过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来配合不断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贬值预期陡然升温影响下,“保尔森效应”已经荡然无存。

    中间价骤降后,1年期人民币NDF盘中就暴跌近2000点至7.24左右的水平,一举创下5年以来该报价最大单日跌幅。这也就意味着海外市场投资者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年时间里还将在现有水平上跌去5.69%。而据记者了解,目前1年期人民币NDF仍然隐含2.5%的贬值预期,最高时,该贬值预期曾高达7-8%。

  自此,市场上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以及如何贬值的争论便一直“高烧不退”。有来自银行的相关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太多,而不是太少。人民币贬值只会让国内更多的宝贵资源换来更多的廉价美元,最终损害的就是国家利益。“简单来说,就是用中国的资源来补贴全球。”而一旦主动贬值,国内现汇市场同海外远期市场间存在的巨大利差将为投机资金跨市场套利以及热钱的加速外逃带来良机。

  但反对派的观点却不以为然。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指出,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快速贬值,才是把资本外流可能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他认为,导致外汇储备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和企业结汇和购汇的行为发生变化,而非热钱的出逃。目前市场仍没有办法打消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至少短期内不可能升值。所以当务之急是将汇率贬值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重新加强换汇管制,以及在申请购汇的过程中,进行真实背景的审核等。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