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出关”
2008-12-26

     12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此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扩大了边境贸易,它证明,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如此评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贸部副部长隆国强分析说,该政策的短期作用在于让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但他也同意,在中长期,此举可以帮助人民币朝向区域货币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手段并不是新鲜事儿。追溯到十年前,广西、云南等地的边境贸易就已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之一。

  早在那时,学界就有人民币朝向国际货币的探讨。当时的预想是,经过10-15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结算的问题。

  但其时适逢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成为实践中的核心,人民币话题暂时退出焦点。

  即便是这样,随着中国影响力增加和贸易扩大,人民币走向开放的过程是趋势所在。在这“失去”的10年中,人民币成为结算手段的条件已经开始孕育。在近邻日本、韩国,或是东南亚国家的机场和商店里,人民币都可以得到兑换。

  今年,人民币区域化的步伐在加快。

  10月30日,俄新社举办“中俄两国总理举行会晤后签署中俄银行间合作协议”发布会,当中提到,在今后的中俄双边贸易上将使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一个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其实,政府在走一个周边国家试点的路子。”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张蕴岭告诉本报记者,“诸如中韩货币互换、中俄贸易双币结算并非偶然”。

    配套改革势在必行

  “需要强调的是,把人民币当作贸易手段来结算,并没有改变其在资本项目上的不可兑换。”隆国强说。

  这也还是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的道路上一道绕不开的门槛。他认为,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有两个重要节点。第一,人民币的比值要达到市场上均衡汇率。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人民币看升看降的力量要达到均衡。第二,人民币要实现在资本项目市场上的可兑换。而现在的情形证明,这样的谨慎是有必要的。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中国金融业相对能够免受其害,货币未受较大冲击,与中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密切相关。

    “目前的思路很好,先由贸易入手,再逐步切入资本市场,开放资本账户是个谨慎发展的路子。”张蕴岭说。

  但是,既然国务院在24日的办法已经让中国迈出了人民币区域化的第一步,现在的金融安排显然有些无法胜任这样的重任。隆国强解释说,之所以此次在国务院会议中郑重提到此事,就意味着将会有必要的配套改革。

  据本报记者获悉,以人民币结算的双边贸易实施减税的政策正在加紧制定之中。对于边境贸易出口实施人民币结算的给予退税政策,主要涉及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李稻葵还提出了建立配套的贸易结算机制的必要性,即如果使用人民币当做贸易结算手段,那么对方是否拥有人民币?

  他认为,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重探讨。比如与邻国进行贸易交易,如果同在危机背景下,当对方缺乏人民币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用人民币贷款的方式向邻国提供人民币?或是在全球汇率波动情况下,是否通过掉期业务等金融手段,保护双方的利益,保持稳定?李认为,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的探索方式。

  把眼光放长远,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未来的市场上人民币是否可以被当作商品去投资。“要知道,资本市场投资规模以万亿计算,如果我们可以深化金融改革,利用香港基础设施搞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收益将远超过贸易。”李稻葵说。

  他进一步提出,发行人民币海外债券也许是未来趋势之一。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只有两种:一种是国内发行的人民币国库券;另一种是海外发行的美元债券。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