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Geuss称,饲料酶制剂直到2008年才在美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比欧洲落后了数年。究其原因在于,欧洲畜牧业生产者在其日粮配方中使用相对较多的小麦、大麦和植物源性蛋白,在此情况下,添加酶制剂更为经济和划算;而美国传统日粮与之不同,多以玉米、豆粕和动物源性蛋白为原料。 但是时过境迁,眼下的美国玉米价格已由每蒲式耳2美元升至8美元,脂类价格虽然最近数月有所回落,却也已从当初长期稳定的每英磅13美分涨至去年的30多美分,这使得美国畜牧业生产者不得不开始考虑欧洲那种添加酶制剂的更为省钱的家禽日粮配方。 “金钱主宰一切。”Geuss分析当前的市场趋势说:“安迪苏公司在早前制作的罗酶宝(Rovabio MAX,一种复合酶制剂,含植酸酶和其它多种分解酶类)广告中曾测算出,它可以使每吨饲料节省约3美元的成本支出,实际上这一可节省成本的数字去年已增加至9美元,而现在为6美元。”他同时解释:“造成这样的成本节约数额变动,是因为尽管磷源价格在2009年3月初降至每吨700美元左右,但在此之前,它是由每吨200美元升至1000美元的。” 增长迅速 据A. B. Vista公司常务董事Richard Cooper介绍,该公司酶制剂和发酵粉业务正在飞速增长。就该公司最新推出的适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旗舰产品木聚糖酶而言,其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在高达95°C的温度之下,木聚糖酶性质仍能保持稳定,因此它可以耐受商品饲料的压缩制粒过程,活性在成品料中很容易检测。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饲料公司追求质量控制,这一特点愈显重要。Richard Cooper先生介绍说:“我们销售的产品可降低饲料成本。公司目前已扩大了生产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酶制剂需求。” 要追究酶制剂市场出现这样火爆销售的原因,尽管农产品价格飚升是一个主要推动力量,但却不是唯一因素。其他原因还有如,由于玉米和豆粕供应短缺,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也愈发吃紧,这就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一些如木薯等消化性较差的植物原料。美国建明(Kemin)公司欧洲区产品经理Tom Verleyen解释说,酶制剂能分解质地坚硬的日粮纤维,使饲料原料的养分更利于动物吸收。 对酶制剂的市场发展趋势,建明公司北美区产品经理Haley Stomp分析认为,植酸酶制剂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所取得的广泛认可和巨大成功,不仅使其俨然已成为一种常规原料,而且为其它酶制剂产品打开了市场之门。她补充说,随着玉米和豆粕供应紧缺,畜牧生产者们被迫尝试其它饲料原料。因此,他们也愈发愿意冒险尝试使用酶制剂,以从这些非常规原料中获取最多的可消化养分。 原料替代 建明公司北美区产品经理Haley Stomp说,虽然日粮配合比例是一件需要畜牧生产者和其营养师合作完成的复杂工作,但是通过确定适合的比例,使用适当的酶制剂组合,畜牧生产者或许能减少某些贵重原料的用量。 她还表示,由于全球对于颗粒料的需求趋势见长,新型酶制剂产品和组合的一个研究方向将是提高其热稳定性。实现这一目的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包裹涂层,二为基因改良。目前,该领域仍期待更多革新性解决方案。 安迪苏公司的Geuss则解释用户们坚持使用酶制剂作为原料替代的原因在于酶制剂用户亲眼见到了其提高饲料消化率的不俗价值。所以即便某些家禽公司财政紧缩,精打细算,也不愿在饲料配方中弃用酶制剂产品。 从目前发展来看,酶制剂市场不仅在欧洲和美国炙手可热,而且火爆全球。某些受访公司更表示,亚洲是全球酶制剂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美国诺伟司(Novus)国际有限公司总监兼产品经理Wendell Knehans认为:“随着农产品价格上涨,酶制剂要想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恐怕没有比眼下更好的时机了。”他引用Frost和Sullivan所做的一项关于酶制剂市场增长情况跟踪调查的研究指出,全球酶制剂市场2003年销售总额超过2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50%。 统计显示,2003~2008年的酶制剂市场销售涨幅迅猛,预计未来5年的增长速度还会赶超这5年。回顾此期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酶制剂市场销量,美国由5300万美元升至8100万美元,中国由4200万美元升至7100万美元,东南亚由4300万美元升至4900万美元,欧洲由1.16亿美元升至1.59亿美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由900万美元升至1300万美元。 优化日粮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诺伟司公司的Knehans说,酶制剂变得愈发流行,其原因很简单——它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优化日粮配方,这在当前谷物价格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尤为可贵。他指出,过去因为欧洲生产者不像美国那样能简单方便地运用玉米-大豆型日粮,所以酶制剂的使用在欧洲更为普遍。 而由于欧洲当地饲料原料消化性较低,亦使得欧洲人在日粮配制中必须更富创造性。基于现实需求,Knehans提到诺伟司公司正在研发热耐受酶全价复合产品和特异性复合酶制剂。 安迪苏公司Geuss则对酶制剂市场现状表示了必要的担忧。他认为,全球酶制剂市场的迅速壮大利弊共存,利在于销量上升,弊在于其催生了许多新的竞争,致使酶制剂价格增长乏力。Geuss说:“我们不得不暂停2008年的某些提价计划,并进一步改进工作。” 而建明公司Stomp则提出,既然酶制剂领域拥有如此之多的新产品和新竞争,公司及大学就非常有必要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以加深生产者对于不同种类酶制剂工作原理的理解。 剂量适中 在酶制剂的使用方面,来自美国阿肯色州贝茨维尔市(Batesville)的行业顾问Phillip Hargis博士说,对于许多酶制剂用户而言,他们在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但总体来讲,现在的酶制剂比以往更加纯化。他认为,在设计日粮配方时,酶制剂的适量使用非常重要。如若不然,饲料养分的供给就会失衡,客户所设想的营养反应就会失常。Hargis博士补充说:“酶制剂目前在美国家禽身上仍然未尽其用。如果我们能对其有进一步了解,则每吨饲料成本将可节约3美元。可惜的是,我们被恐慌和畏惧财务失败的想法束缚了手脚。” 在Hargis看来,酶制剂研究难度很大:“直到最近,各大高校才具备了饲料加工能力,以开展酶制剂调查和应用研究。而此前的10~15年,酶制剂研发工作裹足不前,且晦涩难懂。当你向当地大学咨询未果时,你的踌躇和无奈便可想而知。” Hargis同时解释,不同酶制剂对饲料加工设备的反应性不同,例如,某些酶制剂对温度更为敏感。因此,他建议,一种新型酶制剂在实际应用之前应做活性保留分析。 谈及酶制剂带来的积极影响,巴斯夫(BASF)公司营养成分部饲料酶制剂分部全球产品技术经理Peter Ader表示,饲料添加酶制剂不仅可以提高价值链下游环节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降低氮、磷等物质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 一个毋庸讳言的观点是,酶制剂业界一致期望,那些最为重要的植物性饲料原料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能在中长期内保持涨价。因为这将有助于提升酶制剂的使用吸引力。而从客户角度考虑,通过提高能量和养分利用率,酶制剂既可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又可在维持动物生产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投入。 而讨论到酶制剂的相关研究,Ader指出:“查阅专利文献,我们不难看出,提高酶制剂的热稳定性一直是一项中心研究课题。这是因为饲料生产商们为了确保其产品符合日渐提高的卫生标准(如无沙门氏菌污染等),不得不提高饲料加工温度,进而对酶制剂的加工温度也不断提出需求。” 原料基础千变万化 据来自丹尼斯克(Danisco)公司的一位发言人称,酶制剂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酶制剂在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如高纤维日粮中的应用,可在饲料粒化之前添加使用的高耐热性酶制剂,以及能进一步降低养猪与养禽成本、弱化动物生产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的新一代大肠杆菌植酸酶等。 其中就热稳定酶的研究来看,最近几年,随着卫生标准的提高,饲料生产商们为了确保全植物源性颗粒饲料的良好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不得不增加加工时的温度和压力。特别是由于对食品安全和饲料卫生问题的过分关注,他们经常会把制粒温度调至90~95°C,有时甚至更高。此外,为了迎合上述需求,许多饲料厂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全新措施,如增加调质次数、双重调质、复式打粒、膨化处理和配备猪禽标准日粮卫生机、挤压机等。 基于上述原因,丹尼斯克公司称,为了满足顾客对于热稳定酶的需求,它们设计了两套酶制剂生产方案。其一为直接筛选耐热高达90°C的生化酶类;另一种为涂层包被,以保护酶制剂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不被高温、高湿和高压等因素所破坏。对于后一方案来说,需要有良好的外层包裹技术,既应保证酶制剂耐过饲料制作过程,又应保证酶制剂在进入动物机体消化道前段时能迅速释放,以获取良好的产品效价。 这对植酸酶而言尤为重要。如若不然,由于日粮中的外源磷添加量减少,其效价打折会对畜禽的生长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涂层材料不仅需要耐受饲料加工机械的湿热影响,而且需要在动物消化道内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快速分解。 归结公司研发的植酸酶产品特性,一位来自丹尼斯克公司的管理者说:“与传统的真菌植酸酶相比,新一代大肠杆菌植酸酶更为有效。它可以替代家禽日粮中约20%的无机磷,这为饲料生产商们进一步降低成本投入提供了机会。近期,饲料磷酸盐价格暴涨,提高植酸酶的添加剂量俨然已成为追求成本效益的一个不错选择。” 奥特奇经验 奥特奇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Brian Hoskins说,自20世纪80年代公司成立之初起,奥特奇就开始涉足动物营养领域固态发酵业务。 2000年,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墨西哥Serdan地区组建了一家固态发酵工厂,在当今谷物价格居高不下的不利形势下,这家工厂让一项古老的工艺在饲料加工领域有了用武之地。目前,该工厂正在以小麦麸为底物,配以合适的酶制剂生产DDGS。他说,这可提高单胃动物对于DDGS的消化率。此外,奥特奇公司在泰国的研究中心正设法将酶制剂应用于稻壳、棕榈仁粕和柑橘渣,以令其更易消化。 Hoskins说,由于生产商们对于新型饲料产品的密切关注,“尽管全球经济并不景气,但奥特奇的酶制剂销量却正飞速增长。”与他人观点类似,他也认为,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扬为依靠应用酶制剂来降低饲料成本提供了机会。他表示:“奥特奇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目前,该公司正大力发展酶制剂业务,以应对全球饲料需求的迅速膨胀。 此外,Hoskins及其他人还表示:“固态发酵技术并不稀奇。”长期以来,亚洲国家一直用其生产酶制剂、酱油、印度豆鼓和日本米酒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