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2003年10月16日,世界银行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指出,2004年东亚增长率预期将达到5.7%,增长率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在全球环境更加健康、区内状况改善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强势的推动下,东亚经济未来一年预期将会再度实现强劲增长,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活力。 一、一体化持续推进 东亚经济在经历了“非典”等不确定因素伤害后出现显著反弹。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副行长孔杰忠表示,“随着‘非典’很快过去(至少暂时是这样),各东亚经济体经济状况趋向健康化,出现强劲的周期性复苏和更具可持续性的长期增长前景。” 孔杰忠认为,支持前景好转的一个主要变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正在提高,最明显的体现在中国的贸易额迅速增加。从总体看,有几个积极因素预示着区域经济的良好前景:发达国家在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加快的带动下正在加速复苏,这种情况与中国的强劲增长结合起来,将推进世界贸易增长率的回升。2003年,流向包括东亚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证券投资也在恢复活力,这有助于刺激当地的股票市场。 孔杰忠表示,长期处于萧条状态的高技术产业的活动正在增加,这对于东亚生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从事高技术的跨国公司更重要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崛起,为区域内生产网络和贸易注入了活力。区域消费支出旺盛,泰国以及印尼在某种程度上投资也在回升,部分原因是这几个经济体进行了结构重组,银行、企业的利润率和资产负债表趋于健康化,同时,资本流入在上升,国内银行贷款增加,股市上扬。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强劲的增长使它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进口大幅增加,这逐步抵消了对来自于中国的竞争威胁的恐惧。中国正逐步成为高科技跨国公司主要的全球性生产基地,也强化了区域内的生产网络和贸易。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东亚的贫困人口继续减少,2003年,收入水平为2美元/天的贫困人口数目预期会减少3000万,减至约6.8亿,而收入水平为2美元/天的贫困发生率预期会从2002年的39%降至37%,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农村收入大幅增加。 二、复苏风险尚存 在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下,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思指出,这种正在出现的周期性复苏确实面临风险。全球复苏是脆弱的,原因是影响各发达经济体的大的宏观经济不平衡或结构性脆弱。全球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加上保护主义压力卷土重来,也会削弱世界各国的信心。在东亚地区内,如果改革势头减弱也会影响复苏。 霍米·卡拉思认为,政策改革上的优先重点包括:采取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已恢复的资本流入需要加强管理,防止潜在的投机过度;加强金融部门监管、公司治理和支持性的法律和司法框架,以及培育更加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便更好地处理不同类型的风险;强化医疗、教育、环境卫生和供水等关键服务的提供机制,这些对于减贫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具有关键意义,也是专题报告《改进东亚服务提供的效应》的主题。 霍米·卡拉思在评论区域改革优先重点时表示,“鉴于全球贸易在东亚加快增长中所起的强有力作用,以及最近东亚各国之间贸易的迅速发展,多边和区域层面上的贸易谈判必须取得进展。” 世界银行的测算显示,全球一年从贸易自由化中可获得的动态收益高达5000多亿美元,其中1/3以上在东亚。世贸组织坎昆会议的挫败可能会加大保护主义势力的气焰,因此,各经济体更有必要制定一个提升竞争力的战略,以支持提高生产率的政策为依托,而不是通过贸易政策寻求暂时性保护。 三、中国经济向好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指出,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和世界贸易增长相对缓慢的影响,2003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情况却出人意料的好。经济增长由非常强劲的投资和信贷增长所推动。据估计,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2%以上,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其中,大部分投资受到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支持,而对这些地方单位的监控有些还不到位。有必要仔细分析其中一些投资的相对经济效益,以及投资的规模及结构对今后财政管理和金融部门的稳健所造成的风险。由于个人消费的增长还依靠财政政策来支撑,而且外部净需求(出口减去进口)比较疲软甚至为负,因此某些分析家担心经济会出现硬着陆。 最近几个月,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证向高风险或潜在风险高的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市场提供信贷支持时更加审慎。事实上,为了保持稳定的经济状况以促进完成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结构性调整,中国还需要更有力的财政或准财政的约束(特别是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