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国际能源署释放储备最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此举明显是在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中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尤其是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的增产相配合。 正如国际能源署新闻稿中所阐明的,其成员国协同释放储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填补利比亚内乱造成的原油供应缺口。利比亚实际上在2月就停止出口原油,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算,利比亚的供应中断已导致市场上总计减少了1.32亿桶原油。 国际能源署释放至多6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供应短缺,但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贡献。国际市场对利比亚原油供应中断备感痛苦的原因在于,利比亚出口的原油大部分是含硫量特别低的轻质原油。把这种原油加工成全球市场上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含硫量超低产品,要相对容易一些。 包括沙特在内的所有欧佩克成员国,都没有生产这种高品质原油的剩余产能,填补不了利比亚留下的供应缺口。而国际能源署投放市场的原油大部分是轻质、低硫原油,实际上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填补这一供应缺口的原油。 在国际能源署采取这一举措之前,欧佩克成员国曾在6月8日的会议上发生分歧——拥有剩余产能的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提议欧佩克增产,遭到其他成员国反对。 当前,欧佩克日产量已比2009年1月时商定的产量目标高出约160万桶,因此上述海合会国家提议提升产量,希望以此反映最新的产量水平并安抚市场。但欧佩克其他成员国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上述海合会国家决定自行增产。 然而,这些欧佩克中的海合会国家新增产量面临三个问题。首先,它不足以满足预期中的全球原油需求。国际能源署预计由于第三季度面临季节性的需求增长,因此欧佩克实际产量和全球对该组织需求量之间仍存在每日130万桶的缺口。 其次,就品质而言,这些新增产的原油不可能填补利比亚留下的供应缺口——只有国际能源署的战略储备中拥有如此高品质的轻质原油。 最后,中东所宣布的新增原油供应如果要出现在消费市场,需要60~90天的时间,而国际能源署释放储备的地区是核心消费地区,这些原油应该随时可以抵达炼油厂。 国际能源署释放储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似乎一直与位于中东的欧佩克主要产油国私下里配合默契。欧佩克中的最大产油国沙特,似乎并不反对国际能源署释放储备,尽管其他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已经指责国际能源署此举是在削弱该组织的市场影响力。 从诸多角度来看,沙特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它是20国集团成员国,有责任努力确保全球经济复苏。由于无力协调欧佩克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安抚市场,沙特深感尴尬。此外,它与伊朗不仅在欧佩克内部有着激烈的竞争,而且在争夺地区影响力方面也是如此。 因此,全球能源领域的“治理”似乎出现了两个新因素。 一个是欧佩克内部出现的明显分歧,那些拥有剩余产能国家所采取的增产行动,对欧佩克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对在更松散的20国集团架构内部非正式地协调能源政策问题意味着什么? 另一个新因素是,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协同释放战略储备,绝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利比亚留下的供应缺口。此次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最贫穷发展中国家因今年油价上涨而遭受的通胀和增长乏力之苦。此外,它还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自身的经济复苏和定量宽松政策趋于结束密切相关。在这方面,各国政府同样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