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政策渐明 利好跨境电商进口
外贸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跨境电商仍在逆势上行。据统计,2013年中国跨境外贸电商交易额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然而,跨境电商真正的蓝海在进口,中国对海外商品的需求巨大。聚焦到眼下,跨境电商进口端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快速通关、通检、结汇退税等方面的政策。
海关的政策基本明朗
在前述峰会上,有行业人士谈及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发布的“关于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有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监管”的表述,比如:“入境时已有订单信息,且收货人为个人消费者的,通过国际快递或邮寄方式入境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监管;通过其他运输方式入境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一般贸易监管……入境时没有订单信息,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企业先将商品整批储存至特殊监管区域,再分批内销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一般贸易监管,实施进区集中检验监管、出区分批核销放行”。
乐观的判断是:既然要建设规范化通道,想避开监管部门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不如面对现实。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对所有企业反而是一个保护。不用担心税务、检验检疫部门秋后算账。
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涉及监管部门众多。
在此背景下,能同时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综合业务试点的城市只有6个,分别是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以及后来入选的广州。仅参与出口试点的城市则更多。
行邮税给电商进口迎来利好
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迎来的另一利好,来自于行邮税。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上海跨境通的零售进口主要借助邮快件和集货的模式,以行邮税出自贸试验区。广州的做法则是,把传统一般保税货品变成B2C(商家到客户)出区的行邮货品。
“目前6个试点城市都是采取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加线下监管园区的方式,平台是解决数据对接问题,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园区可以解决监管问题。”李金玲说。
虽然具体做法各有不同,但一名试点企业人士说,做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的一大动力来自行邮税政策,这个综合税负跟原先一般贸易进口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相比,通常有30%的优惠幅度。免下来的都是净利润,虽然不能跟灰色操作相比,但这是合法、划算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