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11月28日,中国商务部在北京举办了「欧盟、日本食品安全新法规与中国农产品出口研讨会」,希望借此指导中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准,以应对日本和欧盟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全球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透过立法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作为中国农产品的第一与第二大出口市场,日本与欧盟也大大提高了其农产品的准入门槛。 日本将于2006年5月起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项制度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大幅抬高了外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的门槛。经有关部门初步分析,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农产品和食品主要包括稻、小麦、黑麦、大麦、荞麦、玉米等36个种类;受影响较大的畜禽及水产品主要包括猪肉、鸡肉、蜂蜜、鳗鱼及甲壳类水产品等5个类别。另外,对茶叶、蔬菜等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影响也十分巨大。 此外,欧盟也将于2006年1月开始实施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新法规。该项新法规强化了食品安全的检查手段,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尤其对中国的肉类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肉类产品,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只要达标即可出口。但欧盟即将实施的新法规在三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所有食品都适用该法规,且新法规将不再把食品安全和贸易混为一谈,只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二是要求实行食品供应链(即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管理。其特别加入的「善待动物」福利条款,向中国肉类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具有责任可追溯性,问题食品将被召回。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向欧盟出口的农产品,不但要符合欧盟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还要放大食品安全管理链条。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和欧盟分别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与第二大出口市场,共占据着中国农产品对外出口总额的43.3%。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