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不会在5月18日升值了吧!”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笑言,“如果市场都预期这天会升值,那么对中国政府来说,升值成本就会很高。”
5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而此次关注各方似乎显得特别“执著”——5月8日、5月18日甚至5月25日都言之凿凿地进入升值预言。 一位较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国际社会压力之下,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趋势。对于决策层来说,现在已经不再是是否升值的问题,更关心的是将为此决策付出多少成本。
预言与成本
由于5月18日是中国外汇交易系统扩大交易货币数量之日,中国将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元4种外币交易基础上引入8种外币间汇率交易。高盛此前预计,中国政府将借此机会进行汇率体制改革,并认为“5·18”是个非常合适的时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决策层来说,已经不再是人民币升值不升值的问题,他们更关心将为此付出多少成本。”一位较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记者。
关于人民币升值成本,在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看来,上一次宏观调控之前如果动汇率将极大降低调控成本:“至少会降低调控带来的数千亿银行新增不良资产”。梁还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失效将是人民币不升值的最大成本。”由于中国现在执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汇占款放出的货币令央行对人民币供给基本失控,同时增加了票据发行压力。而货币供给失控也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坚持不升值,换来的就是通货膨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由于美元贬值,世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如果人民币坚持不升值,则无法对冲原材料涨价,令中国企业成本迅速增加,很可能会导致输入性或者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见,人民币不升值的最大成本是国内通胀。
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对人民币升值决策的担心主要是升值多少。如果按照某些外资银行预测先升5%,那么这是否能够起到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作用?如果游资将此解读为升值第一步,进一步攻击人民币怎么办?岂不是令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
龚方雄认为,外界预测现在是升值时机,主要因为一季度数据显示外汇储备增速减缓。但如今在普遍市场预期下,热钱又开始涌入,因此,可能这并不是升值的好时机。
“最佳的时机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出其不意。因为这可能是升值成本最小的时候。”一位较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记者。
升值与浮动
“各种事情都有其利弊,从决策层近来几次表态看,人民币升值应该是利大于弊的。”龚方雄说。同时,龚还认为,近期应该是升值比较好的时机。因为6、7月份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会将更大。“6、7月份美国参议院将提出议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与其等到那时,不如现在掌握主动权。”国际社会试图通过贸易制裁增加中国出口产品成本,倘真如此,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成本——贸易损失,也将同时成为人民币不升值时的最大成本。
孙立坚认为,如果单纯从国际金融学角度考虑,人民币应该升值;但从我国产业结构还很不合理的角度看,升值的确有伤害。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下,国际社会压力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孙认为,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中,一半以上属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占据六成之多,中资企业更多的是一般贸易。现在美国政府非常担心其产业结构空心化,一旦美国提高其企业投资中国利润转回税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差异税后,占据中国加工贸易大比例的外资企业是否会撤出中国?因此,在做汇率调整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对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不过,对于更灵活的汇率制度,采访中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性,但近期实施灵活的汇率制度为时尚早。“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一位学者表示。
“更灵活的汇率政策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真正实施不应该是现在,还需要很长一段发展时间。”祝宝良说,“至少,灵活的汇率政策需要一个强大完善的金融体系做保障。而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支柱的四大国有银行改造都还没有完成。”孙立坚教授也认为:“要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比较好的时机应该在四大国有银行改造完成,有了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之后。过早实行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