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又一次硝烟弥漫。“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时机已经来临,晚动不如早动,政府应该果断地采取措施,首先一次性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并坚定地抗击投机资本,以彻底消除当前的升值预期。”中国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助理何帆博士如是说。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一次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出于不同动机的不同声音不时发出。以致美国国会下属的顶级“智囊团”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最近也站出来对人民币发难,逼迫人民币汇率至少大幅上调25%。而国内也不乏诸如此类的声音。
各路专家又开始登场并就人民币升值利弊开始吵得面红耳赤起来。支持者认为升值将降低我国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的成本,提升我国GDP的国际地位等。反对者认为升值将给我国的通货紧缩带来很大压力,外商对华投资将不再像以往那么“感冒”。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几乎看不到以“平民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的专家学者,给手头持有大把人民币不知“何去何从”的普通百姓以指点。
普通百姓对人民币升值的理解,或许更多是出于字面上的揣度,即人民币“更值钱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要降低了,将手头持有的外汇尽快兑换成本币会更划算,出国留学将更加实惠等,诸如此类。他们几乎从不关心国际收支那么遥远与陌生的事情,关心的惟有自己如何趋利避害的如意小算盘。虽然现在人民币升值仍然处于“预期”阶段,然而很多人开始在理财等方面着手盘算了。笔者认为,能否客观、理性地对人民币升值进行预期,是值得百姓们广泛关注的,特别是要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
由此看来,虽然对于汇率制度改革这样一项涉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定,金融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庞大“工程”,专家学者们从理论层面和宏观角度入手,或许正是其“高瞻远瞩”式战略思考的写照。但从微观经济角度入手,从民众福利代价与收益方面入手,同样不容忽视。笔者希望能有一批平民化视角的公众型专家站出来为百姓解惑———人民币升值“箭在弦上”,而百姓对于升值与就业、消费、储蓄等方面变化的了解正处于混沌和无知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