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欧等国家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并加收惩罚性反倾销税,中国政府近日宣布,对2005年1月1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日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也同时取消。把这一举措放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背景下,可作如下研讨。
假定人民币不升值,而欧美各国要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量,则征收高额的出口税是比较正常的途径,因为可以把欧美进口商的超额利润转移给中国政府。不过,除非纺织品的生产有特别大的外部成本或其他特大扭曲(我没有听说过),针对纺织品征收高出口税是对市场经济的扭曲。欧美政府限制中国纺织品入口,是对市场经济的更大的扭曲,也违反世贸自由贸易的精神。因此,我反对欧美的限制。至少长期而言,中国生产纺织品有比较优势,应该从中国进口。
不过,自从2005年1月1日取消进口限额后,中国纺织品进入欧美市场却有十多倍增加,大概远超过人们原有的估计。这种增加虽然是由于比较优势,但部分原因也是人民币币值有所低估造成。而且,我认为让人民币适当升值对中国本身利大于弊。
一个国家的币值应该定多高,可以比做开一家商店卖商品,如果你把商品的价格定得很高,这个商店必然破产,因为你定价太高,没有人买。相反,如果你定得太低,也会亏本,因为你连成本都不够,哪里会赚?所以,一个商品的价格必须定得适中,才能够赚钱。同样,一个国家的币值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币值太高,出口货卖不出去,长期而言,赚不到外汇来买进口货,得不到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币值定得太低,可以多出口,但是每件少赚,甚至亏本,等于把出口货低价出卖,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劳力与环境品质。因此,币值应该适中。从这个道理看,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存在比较紧密的关系。
第一,从相关数据看,如果用购买力计算,中国的GDP要跳升4倍多,1美元不是等于8.28元人民币,而是要变低。
第二,中国现在已经有了超过6000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超过GDP的40%(日本虽然较多的外汇储备,但只占GDP的12%)。中国现在完全不是外汇不足,而是持有太多低息美元债券(约3%,而进入中国的外资每年赚10%多的利润),考虑物价是负利率,等于免费借钱给美国有钱的消费者来大量消费我们的低价品,并蒙受美元币值下跌的损失。所以,有必要采取笔者2003年初关于减持美元的建议。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国家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正像一个人需要有足够的现金与银行存款。但是有钱人并不持有太多现金,而是把大部分资产放在能有相当高回报的投资。
第三,中国对外贸易还在出超,不必担心出口减少,外汇储备减少。其实,出口量减少未必会减低外汇收入。出口量减少的百分比必须大于币值增加的百分比,才会使外汇收入减少。有一些原因使人相信,外汇收入不会减少,至少不会大量减少。首先,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很低,不会因为人民币的温和升值就丧失竞争力;其次,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例如中国食品、药材、旅游等,价格略微提高,人们会照样买。
另外,即使出口减少,外汇收入也减少,也未必是坏事。由于人民币升值而使外汇收入减少,表示用在生产出口品的资源大量减少。只要把这些资源用来生产其他可以出口的产品,就可抵消外汇的减少;只要把这些资源用来生产其他对本国人民有利的产品,其利益就多数会大于因为外汇减少的损失;只要把这些资源用来生产能够提高经济的生产力的产品,例如基础建设,就能增加将来的外汇收入与人民的福利。
综上所述,中国的出口,在边际上有点得不偿失,何况不少出口品的生产还大量危害中国的环境。
人民币是否增值,有必要权衡其中利弊。从坏处看,主要是造成出口比较难,进口比较多,国内的总需求减少,使国内的货物比较难卖,尤其是出口。不过这个问题在中国的新形势下是不需要担心的,因为几个月前中国正在把利率提高,并配合其他措施,使经济降温。从这方面看,中国并不是经济过冷,怕人民币增值会打击总需求而使经济有问题。在使经济降温方面,让人民币增值是个不错的措施。
其次,出口量减少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补救。尤其是中国现在的情形,开发大西北、发展基础建设、减少贫困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只要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就不必担心总需求不足,也不需要担心消费不足。
因此,选择适当的时候让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避免许多利益被进入中国的投机资金所分掉。人民币温和升值虽然对全国人民长期利大于弊,但对个别(如出口品)部门短期弊大于利,因此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抗拒力量,但决策层有必要从长期大局着想,并把握好具体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