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投资“禁区”释放市场活力 摘要:近期,福建日报请有关专家就负面清单的特点进行解读。
8日,《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施行。当日,福建海峡基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曾志勇就拿到编号为“闽自贸榕资备201500001”的首张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明。 所谓“负面清单”,即列明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的条目。清单外的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办事手续大幅简化。 截至本月29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已备案新增外资企业113家,这其中,不乏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过去投资受限的行业。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创新。”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日前对记者表示。 这份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究竟释放出哪些新信号?对投资者而言,如何更好看懂清单,进而寻到自贸商机?近日,记者请有关专家就负面清单的特点进行解读—— 凸显三大特色 省商务厅外资管理处副调研员潘燕榕认为,开放度大是这份负面清单的最大特色。 记者注意到,这份上海、福建、天津、广东四地“统一版”的负面清单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特别管理措施。相比2014版负面清单,删除17条;与国家年初发布的2015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相比也更开放,取消条目18项,包括有股比限制的鼓励类5项、限制类9项、禁止类4项,船舶代理也“由中方控股放宽至外资比例不超过51%”。 这些都意味着,在自贸试验区内,外资可涉足更多、更广的领域。“以目前厦门片区的IOI、佳格等生物油加工企业为例,此前这些企业进驻要求中方控股,所以一直卡在这门槛上,负面清单公布后问题迎刃而解。”厦门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大特色是体现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该份负面清单在119项具体行业措施中,不仅规定具体行业措施,还规定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水平措施;不仅规定80条准入前行业限制的措施,还明确39条准入后的行业限制措施,包括对企业业绩和高管的要求、外资股比限制、需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业务等。 “比如渔业捕捞项下的‘在中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活动,须经中国政府批准’,这意味着近海渔业捕捞政府可能不批,企业获准设立后,就要考虑将来是否规避这项业务。”潘燕榕认为,这种准入前、准入后并行的原则,体现了负面清单与国际接轨。 第三个特色是体现内外资一致原则。 “负面清单中并未列出博彩业,外资是不是就可进入?”采访中,不少投资者有这样的疑问。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份负面清单强调内外资一致,“内资禁止涉足的领域,外资一样不能进入”。 按这原则,尽管危害军事设施安全和适用效能的项目、博彩业、色情业3条未列入负面清单,但我国法律明令禁止进入这三个领域,因此外资也不能投资。另外,高尔夫球场建设也未纳入负面清单,但国务院曾发文,一律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这同样也适用于外资。 释放改革红利 据介绍,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后,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简化了办事手续。而这,也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带来的最大利好。 根据备案管理办法,自贸试验区内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应在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果经商务部门甄别,属于清单内限制类的,依旧将审批,我省已将审批权限下放给各片区管委会;如果属禁止类的,将不予审批。 “过去,在‘正面清单’管理模式下,仅列明企业可以做什么,因列举事项有限,很难涵盖整个经济生活领域,缺少清晰边界,束缚了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自由。如今,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企业行为只要符合市场准入和法律,政府部门须办理手续。”黄茂兴认为,负面清单制度利于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建设法治经济,也会更多地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稳定市场预期。 去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在外商投资的准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在没有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的前提下,半年时间就吸引7772家企业入驻。 当然,有关专家也认为,这一新机制对事中事后监管将带来新挑战。同时,如何在放宽准入的条件下,更好地保护本土民资产业和新兴产业也将是个新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一些负面清单中对外资限制的行业,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则是对台资单独开放。 如负面清单规定“医疗机构属于限制类,限于合资、合作”。而我省取消台商在自贸试验区内从事医疗机构合资合作的限制,允许台商独资。此外,我省有突破的还包括:允许外资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旅行社从事出境游业务;允许台商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3家合资旅行社,试点经营福建居民赴台湾地区团队游业务;取消在自贸试验区内从事农作物(粮棉油作物除外)新品种选育的两岸合资企业由大陆控股要求,变为允许台商控股等。这些福建独享的政策,将对福建自贸试验区落实对台扩大开放带来叠加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