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关正在对航空货物进行监管。陈海滨/摄
在元翔空运货站现场,拿着单据核对货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单证的“无纸化”线上流转和“零接触”人员交流。厦门航空货运渠道全程高效运转的背后,正是得益于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的建立。
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是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和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合作的试点示范项目,也是国家口岸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验证试点项目。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厦门海关、厦门口岸办等部门,依托中国(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简称厦门“单一窗口”),逐一打破空运进出口环节中的数据“孤岛”,实现境内外双向互联互通,极大地提高物流作业时效,为企业节省千万元成本,提升厦门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更为未来构建航空口岸公共服务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
多重纸面单证转为线上流转 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成本
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依托厦门“单一窗口”作为公共服务和数据交换平台,将航空公司、货代、货主等航空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连接起来。其中,进口运单电子化、出口运单电子化分别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上线。
简单来说,在空运进口方面,原有的流程由串联变并联,各流程间单证交接次数从原来的至少5次缩减为1次,仅需提货人到货站提货,空运进口物流作业时间最快可压缩90%以上。在空运出口方面,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一单多报”和安检验讫放行电子化作业,减少6种纸面单证,货站收运作业效率有望提升90%以上,货代外勤工作量减少70%以上,6次交接减少至2次。
此外,厦门还率先实现通过“转关运抵编号”获取对应转关单的放行信息,为后续转关货物申报全程电子化的作业奠定基础。
每减少一种单证,意味着至少突破了一个数据“孤岛”,背后是反复沟通、协调、测试的努力。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系统上线后,大大简化了信息录入,多角色业务并联协同作业,多重纸面单证转为线上流转,作业效率提升90%以上,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上千万元。
多角色并联协同作业 平台不断推广拓展
此前,全球各地航空运单电子化程度不同,且电子运单的使用仅限于出口货代和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和货站之间,缺少统一的平台支撑。而如今,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上线之后,依托厦门“单一窗口”作为公共服务和数据交换平台,协调解决了航空公司、货站、收货人、货运代理人、报关行等各方数据传输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实现多角色业务并联协同作业。
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原主任黄峰对平台高度评价称:“该项目不仅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赋予了新的功能定位,也为未来构建航空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台推广方面,厦门试点平台也取得长足的拓展,已接入国泰航空、全日空航空、台湾中华航空、法荷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380家货主、货代、报关行等应用企业,累计运行20余万票,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约2000万元成本。
如今,厦门将把现有的成果向全厦门空港推广应用,接入厦航货站和所有航司,将海关空运业务需求在平台上进行叠加,实现航空物流链条上各参与方的降本增效,提高空港口岸航空运输可视化程度。
【点评】
厦门口岸航空电子化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运单使用国家,但是在物流链条上各个环节信息普遍存在‘孤岛’现象,这对于整个系统的数据化是极其不方便的。而厦门率先形成了示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对整个行业来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北亚机场、旅客、货运及安保服务总监侯侃此前接受采访时对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的建设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今,厦门口岸空运进口运单电子化之后,依托厦门“单一窗口”作为公共服务和数据交换平台,多角色业务并联协同作业成为现实,集本地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和报关服务也一一呈现,为加快形成航空电子货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案例】
“单一窗口”系统上线 大大提升进出口作业效率
“电子化的运作,减少了我们往返的次数,大大提高了外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空运客服经理詹妙芬告诉记者,厦门口岸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大大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系统上线后,进出口的作业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升。”詹妙芬向记者介绍,以前企业都要安排固定人员,到海关、报关行、货站之间跑动,而如今业务人员再也不用来回奔波,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交通费用。此外,货物的重量体积、流转情况、是否放行等信息都可在“单一窗口”系统里一键查询、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