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我国是五金类钢铁制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有着极强的竞争力。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策的稳定,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五金类钢铁制品贸易额逐年上升,2002年的出口额已超过60亿美元。业界人士预计,2003年,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额有望超过80亿美元。 一、竞争优势增强,出口逐年上升 据海关统计显示,2003年1~8月,我国钢铁类五金制品出口5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钢铁管子附件,如接头、肘管、套管等出口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6%;钢铁结构体及其部件出口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非绝缘的钢铁绞股线、绳、缆,编带出口0.84亿美元,同比增长50.51%;餐桌、厨房家用铁器具及零件,钢铁丝出口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12%;钢铁制卫生器具出口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54%;其他钢铁制品出口10.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06%。 虽然经历了上半年的“非典”疫情,但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按目前的发展趋势,2003年全年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的出口额将有望超过80亿美元。 据分析,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香港、韩国、欧盟国家、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年来,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出口额增长幅度较大,对日本的出口额近两年基本持平,而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2002年比2001年下滑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转口贸易大幅度降低而直接贸易增加造成的。 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对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的五金类钢铁制品生产企业比较繁杂,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目前,中央及地方省级的进出口公司出口额有明显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造成了传统的外贸公司代理业务的大幅度萎缩,五金类钢铁制品的经营队伍迅速扩大。 二、出口仍有瓶颈,产业亟须升级 尽管近年来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的出口额逐年上升,但在进出口贸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由于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偏小,投资力度不够,致使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档次普遍不高,特别是缺少叫得响的国际知名品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的竞争力。 (2)中小企业小作坊式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其营销手段的简单化和单一性。目前,我国生产经营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的企业分散,经营秩序比较混乱,出口价格不高,企业之间没有价格自律,低价竞销现象普遍,且行业协调缺乏力度。这使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我国五金类钢铁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 对此,业界专家呼吁,我国相关行业协会应从规范市场的源头入手,加强行业协调,督促企业自律,鼓励五金类钢铁制品出口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搞恶性竞争。同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及各行业组织的作用,深入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筛选出可以操作的商品,逐步建立行业分会信息网络,使商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信息共享。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探索出一条行业协调的新路,推进企业合理组合,提高规模效益,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进出口商会的影响力,加大对我国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国外企业认同和接受中国品牌,也使我国更多的五金类钢铁制品生产企业走向世界。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