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非洲农业资源丰富,只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冲突频发等原因,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目前,非洲国家都把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都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本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不少国家为吸引投资者,还制订了优惠的土地租赁和农业税收政策,以及进口农机具税收减免和退税等政策。 尼日利亚农业国务部长巴米德莱·达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解决了多达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尼日利亚是非洲的人口大国,我们迫切希望分享中国的经验。”其他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其实,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中国迄今为止共帮助4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了近200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中国先后向非洲国家派出农业技术人员近万人,开垦、种植了近7万公顷土地。 目前,非洲大陆形势日趋稳定,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这无疑为中非进一步开展新型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了解,当前非洲国家对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需求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水产养殖、园艺、节水灌溉、治理水土流失、沼气利用、农产品加工等众多领域。这无疑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农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不过,由于非洲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大部分生产资料需进口,投资非洲的合作项目并非没有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前有必要对有关国家的投资环境、项目前期市场等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开展合作。 业内人士建议,对非洲农业投资可以从当地急需的粮食种植业起步,进而发展多种经营,对木薯、可可、棕榈等质优价廉的热带经济作物可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这样既可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又能出口销往国际市场。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