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在路上” 摘要:四大自贸区已然构成了新的自贸区格局,接下来,第三批自贸区热可能持续升温,自贸区积极经验的不断复制和推广,对中国深化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自贸区实践,正在路上。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授权,从3月1日起,国务院在中国天津、广东和福建三大自贸区以及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相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正式实施。 然而,几大自贸区的正式挂牌却并未与法规生效同步调进行,被推迟至两会后。分析人士指出,第二批自贸区的挂牌日应该是在两会结束后不久。 第二批自贸区的挂牌日渐行渐近,不知不觉中,上海自贸区从正式挂牌运营至今,已走过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从诞生之日起,上海自贸区就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既是上海自贸区实践的关键之年,也是自贸区的扩围之年。 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之际,关于自贸区的种种讨论不绝于耳,自贸区理所当然地成了讨论热点。 其实,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不乏自贸区的影子。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 去年两会期间,来自天津的全国人大代表透露,天津下一步将争取国务院尽快批复设立天津自由贸易实验区;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曾表示,广东自贸区正在征求各部委意见。 如今,随着自贸区队伍的壮大,这一切都成了现实,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四大自贸区已然构成了新的自贸区格局,接下来,第三批自贸区热可能持续升温,自贸区积极经验的不断复制和推广,对中国深化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自贸区实践,正在路上。 思路:错位试验 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分别是各自所在区域的龙头老大,现在,由这几位大佬成立的自贸区,自然各具特色,如今,上海自贸区需要“快马加鞭”,其他三大自贸区该复制上海的哪些成功经验、复制和推广的方式如何、应该怎样发挥自身优势等,备受关注。 在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多之后,上海官方对其一年多的工作评价是这样的:一是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机制已经建立,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平稳运行,三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毫无疑问,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上海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点,节奏可以再快点。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就明确指出,按照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所要求的两到三年改革期,今年上海自贸区已进入“加速期”,因此,总体方案中所讲的大方向,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所讲的大方向应该加速落地,而且今年应该是细则政策密集落地期。 入选自贸区扩围名单后,天津、广东、福建三大自贸区的相关准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全国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就在近日向媒体表示,天津市委、市政府正在集中力量开展各项筹备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可以说前期准备基本成熟,正式挂牌指日可待。” 天津之所以拥有这个机会,是因为天津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像自贸区这样的创新实践绝不可能落到首都北京,再加上面向东北亚的地理位置,这样的好机会非天津莫属,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向红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强调,天津将在复制上海自贸区积极经验的同时,努力突出本地特色,与上海自贸区既要“互补试验”,又要“对比试验”。 上海自贸区一期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天津自贸区既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又有非监管的产业发展区,这是在上海模式基础上的创新举措,业内人士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黄龙云近日向其他媒体表示,来自广州、深圳、珠海的代表都非常关注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为自贸区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从而使广东自贸区能够在广东经济新常态的认识、适应与引领当中发挥积极与重大的作用。 主打港澳牌是广东自贸区的最佳做法,始于广东自贸区,在整个珠三角范围内形成一个与港澳、东南亚接轨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营商环境,才能将广东的区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刘昕补充道,广东自贸区的建立应该能够促进澳港共同发展,而不是对已经建立多年的香港自由港优势消弱。 福建的脚步当然也没有落下。据了解,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已经在建议、议案方面作了充分准备,自贸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苏树林3月3日上午在京向媒体表示,福建自贸区挂牌时间还不清楚,会按照国务院统一安排进行。虽然挂牌时间并未确定,但福建自贸区在战略规划方面早有准备,对接台湾可谓福建自贸区的最大特色。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福建自贸区在战略上有4个因素很关键,分别是强调立法、做好规划、吸引人才、用好资金。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地的照顾可以概括为,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集中管理,4个地区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管理条例;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专家梅兴保指出,几个自贸区存在对外开放脚步加快、门槛降低、吸引高科技企业和金融离岸业务优势等共同特点。 基于此,三大自贸区完全可以积极复制诸如负面清单等有效的实践经验,但与此同时,错位试验的思路不可抛弃。 进阶:向谁扩围 继第二批自贸区花落津、闽、粤后,下一批自贸区的申报热潮已经到来。截至目前,除北京、山西等地无自贸区申报计划外,全国多个省市都对自贸区动过念头。不仅如此,包括甘肃、山西、湖北、广西、河南等在内的不少省份已经将申报自贸区的愿望体现在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统计显示,目前有意申报自贸区的省份已达12个。 例如,湖北省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写道,“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体系,夯实申办内陆自贸区础。” 陕西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以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为契机,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扎实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筹建申报工作。” 由于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4个省市率先获得了自贸区的试验机会,如今,更多人将下一批自贸区的可能性笃定在内陆省份。这些跃跃欲试的内陆省份因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格局等的不同,在申报自贸区的擂台赛上各怀绝技。 自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眼中,由于形成了“三纵四横”国铁干线网和“十二横九纵六放射”高速公路网,河南的区位交通优势,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全国政协委员梁留科认为,郑欧班列、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已经成形的硬件,是河南实实在在的“硬菜”。 在梁留科看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向中西亚和欧洲地区开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三产协调发展的内陆型的特色自贸区,应该是河南自贸区的不二选择,未来的河南自贸区应该是中国(郑州)自贸区+洛阳、开封、新乡、许昌自贸片区的一区四园模式。 重庆的积极性也不低,由于具备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归属“一带一路”战略等优势,重庆自去年年初开始就为申报自贸区做好了各项准备。 另外,“一带一路”起点的地缘优势,再加上航天航空、高新技术等产业特色,申报自贸区肯定少不了陕西的身影。 除此之外,武汉、兰州、广西等地均呼声较高。有分析人士曾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中国历次重要改革中,东部沿海地区是理所当然的排头兵,此后,东部地区积累的先进经验肯定会以复制加改进的方式向中西部扩展,所以,接下来自贸区最有可能扩围至中西部地区的省份。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在接下来的自贸区扩围进程中,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最匹配的区域和节点城市最有可能获批。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名誉理事汤云飞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如果第三批自贸区推出,重庆、成都、西安3个城市最有可能成为赢家,因为这几个地方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扎实,地理位置占有优势,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较大。 不过,任何试点都要等待时间的检验,都要经历一定的观察期。在汤云飞看来,下一批自贸区的尘埃落定,还可能需要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因为内陆经济接下来的发展情况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而且目前对中国经济起到核心作用的还是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带动内陆经济的方式不会变。 助力:改革驱动 如此火暴的自贸区,到底有什么好处? 有媒体在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了解到,在2月14日获颁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后,平潭口腔医院等4家台资医院入驻平潭片区,等待自贸区挂牌营业。该片区医院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尖端医疗设备的成本较为低廉,老百姓看病费有望下降。 服务业正在扩大开放,海外购也有了新方式。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机制,澳大利亚国家馆网上商城于去年11月上线,该商城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购买澳大利亚本土特产的机会,不仅如此,消费者从该渠道购买的商品也更加便宜。 自贸区正在给老百姓带来多种好处,而这在整个自贸区大厦的建设中,只是小小的一角。在诸多创新改革中,负面清单是自贸区创新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尝试,这种“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思路,刷新了以往的政府管理方式。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推出后成效显著,负面清单在可复制经验名单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将针对台商推出简化版负面清单。天津市长黄兴国近日表示,天津版自贸区负面清单正在等待批复。 在自贸区的国家战略中,制度创新方式有很多,最核心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借鉴意义极强的负面清单,正是在本质上提供了从控制开放到自由开放的思路演变,这种模式对行政管理改革的倒逼作用尤为重要,有业内人士称。 当然,制度创新并不是自贸区试验的全部,涉及多个领域的多项自贸区创新实践,将从处于第一梯队的上海出发,经过第二梯队的天津、广东、福建,逐渐走向全国。 上海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之前远东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基础,是优质的存量资源,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自贸区建设正是从改革角度用好这些存量。 如今,已经获批的自贸区改革开放基础较好,既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又有适当的经济基础,已经扩围、未来还会继续扩围的自贸区,正在从东部沿海城市出发,不断向内陆蔓延,盘活优质的存量资源,加快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 在早前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孙飞教授看来,相比于以前货物贸易的开放,自贸区是一个要素市场的开放,在这样的一个市场,更加有规则,更能够形成区域的集约化效应,以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