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时报4月12日报道,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煜辉表示,尽管自2005年7月份汇改以来,货币当局一直在做积极的努力,试图缓解不断增强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却随之愈来愈强。他认为,国际金融市场大的走向,主要由几个金融大国的政策决定,小国基本上没有多少发言权。截止到2005年底,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比重为65%,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比例则高达75%,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货币。
东亚国家将出口所得的货币收入(主要是美元),通过中央银行公开市场购买等形式转化为外汇储备。鉴于美元的重要地位,相当部分外汇储备以回报率较低的美国政府债券的形式持有。美国将海外资金的一部分用来从事利润率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以及销售和服务(即“微笑曲线”的两端),提升本土产业的竞争实力,另外一部分则以回报率要求比较高的投资资本的形式又返回到东亚国家。美国和东亚国家之间这种独特的循环链,使得亚洲不仅是美国人最大的生产基地,还是美国人事实上的银行。
由此而导致了当今世界越来越失衡的经济格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积累和中国等东亚国家经常项目顺差迅猛攀升,两国(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经济结构,即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与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美国虽然储蓄率几乎为零,但依靠着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和国际资本“避风港”的地位,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海外资本,从而维持了经济体系的顺利运行。
显然,人民币汇率改革要超越汇率形成机制本身,必须放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来看。如果美国增加储蓄,那么为了维持全球经济的增长,世界其他国家就不得不多支出。为了弥补对美出口下降造成的损失,其他国家将不得不另寻经济增长推动因素,否则它们将因本国货币升值而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
中国最好的路径是寻求经济的自稳定增长。内需主导型战略是大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只有实现经济转型,才能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下,真正掌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自主权。为此,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其一,社会保障是扩大内需瓶颈,国家财政要扩大消费支出,包括公共医疗、廉租房、教育等等;其二,房地产泡沫化倾向必须得到抑制,房地产问题已经成为产能过剩、消费不足的死结,在房地产市场上,房价的上涨是有可能用行政手段和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方式得以控制;其三,对外开放政策必须调整,如改革外贸政策,取消目前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政策或降低幅度,取消外资投资“超国民待遇”政策,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并轨不能再拖。
此外,在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的区域金融合作,谋求人民币区域内的国际化,是尽可能减少美元汇率过度波动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负面影响的现实选择。首先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内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汇率,对外联合浮动,待时机成熟后,可以用强势的人民币替代其他的货币或以人民币为主导创造单一货币实现货币统一。应该指出的是,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区域内主导性货币,同样有赖于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一个外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难以成为区域内货币的支撑点的(如日元)。因为其在调整与区域内货币的汇率关系时,只能贬值,不能升值,如此将导致整个货币体系缺乏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