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新加坡本土几乎没有什么中药资源,是我国的中药材及中成药传统的出口市场之一。近五年来,我国出口到新加坡的中药类产品一直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出口金额从2003年的2121万美元到2007年的2871万美元,五年间增长率为35%,每年金额同比均呈增幅,2004年同比增幅为3.18%;2005年同比增幅为10.31%; 2006年同比增幅为13.56%;2007年同比增幅为4.69%。从各年的同比增长幅度看,2007年对新加坡中药类出口增速放缓,除中药材及饮片同比增势强劲外,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出口均出现负增长。在我对各国中药出口中,新加坡排在第九位,比2002年下降了四位。通过与中国新加坡医药保健品商会了解,目前,新加坡中药生产企业有50余家,其中22家以生产为主,主要产品为中间体,其余近30家以加工为主,主要从事进口中药产品分装、包装。这些生产加工企业中一部分是由原来单纯的中药进口商转型而成的工贸结合型企业,目前新加坡市场所售卖的中成药中,有两成是新加坡制造。 2007年虽然对新加坡中药出口增速减缓,但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比重相对稳定。中药材及饮片一直是对新出口的主力产品,所占比重近年来处于小幅上升态势,从2003年的1033万美元,所占比重48%到2007年的1556万美元,所占比重54%,上升了6个百分点;中成药出口705万美元,占24%,除了比2003年增加3万美元外,与2004-2006各年份相比平均减少135万美元,是对新出口的中药类产品中减幅最大的一个品种;提取物出口545万美元,占18%,该产品从2003年至2006年,同比一直处于逐年上升态势,年平均增长额约100万美元,只是2007年比2006年同比下降5.4%(下降金额32万美元);保健品出口66万美元,所占比重为2%,出口金额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 我国与新加坡中药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约占总贸易额的96%;保税仓库进出境贸易约占2%;来料加工装配贸易约占1%。 从国内各省市对新加坡出口情况来看,2007年开展对新出口贸易的省市多达到55个。四川省出口额最大,达到501万美元,主要产品为中药材及饮片,约占87%;广东省出口第二,达到401万美元,出口产品结构分配较好,中药材及饮片和中成药各占150万美元,提取物和保健品也各有出口;上海市出口位居第三,达到297万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占43.4%,达到129万美元,提取物和中成药出口分别为82万美元和86万美元。全国只有上述三个省市对新加坡出口达到250万美元以上,另外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上的省份只有浙江省。 四川省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而且中、新合资企业较多,中药材对新加坡出口基本由这些公司经营,如永兴隆(绵阳)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四川绵阳万利兴企业有限公司、永泰隆四川绵阳医药保健制品公司等,基于地利人和的优势,以及天然植物药在全球需求量的增加,四川省中药材出对新加坡出口的优势还会继续并逐渐扩大。 我国出口新加坡的中成药,一直是国内名牌产品生产厂家占主导地位,如漳州片仔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医药进出口公司、厦门虎标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企业对新加坡出口情况看,专业外贸进出口公司经营份额明显缩水,品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出口强势会还会进一步凸显。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