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英利公司昨天表示,今年继续实施扩产步伐,在美国建厂事宜亦将有实质性进展。而早在今年1月,赛维LD K对外宣布,同意用大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70%的股权。 事实上,包括尚德电力、阿特斯等在内的中国主要太阳能企业也在欧美展开投资,主要风能企业金风科技(20.22,0.00,0.00%)、华锐等,亦在谋划在欧美建造生产基地。 太阳能、风能企业纷纷海外设厂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有关工作人员昨天接受南都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英利绿色能源今年继续实施扩产策略,美国建厂事宜亦将有实质性进展,功能涵盖研发、售后支持及生产等,规模应该比较大。” 事实上,去美国投资,已是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热点,尤其是太阳能领域。 比如,尚德电力去年10月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3千万瓦特电力机芯生产部门。据悉,尚德那次投资的新工厂占地11.7万平方英尺,生产的280瓦特组件电力电池将主要用于商用产品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尚德称明年该工厂电机容量将扩展到5千万瓦特,员工可从75人增加至150人。尚德计划该工厂电机容量最终可增至120兆瓦。 今年1月,赛维LD K对外宣布,同意用大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70%的股权。 这不是个案。事实上,除了尚德电力,英利、阿特斯、赛维LD K等中国主要太阳能企业也在欧美展开投资,主要风能企业金风科技、华锐等,亦在谋划在欧美建造生产基地。 欧美新能源企业亦进军中国 新能源企业开始向欧美投资设厂的同时,欧美新能源企业纷纷向中国进军,中国仍是新能源领域投资的一片热土。 美国皮尤慈善基金会3月29日发表报告称,2010年,全球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融资和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430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30%,其中,中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印度是吸引私人领域投资最成功的国家。皮尤慈善基金会清洁能源项目主任菲利丝·卡蒂诺表示,“中国、德国、印度这样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吸引投资者,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出台了支持清洁能源标准、碳减排目标的国家政策以及(清洁能源)投资和生产激励措施,这些都为投资者创造了长期确定性。” 报告说,中国2010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达544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39%;德国的投资达412亿美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名次由2009年的第三名上升一位;美国的投资总额为340亿美元,名次下滑至第三位。 海外建厂有双重目的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专家沈一扬对南都记者表示,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到欧美投资建厂应该说不完全是为了避开贸易保护。通过投资建厂设立合作平台,引进先进的技术,也是国内新能源企业考虑的问题。 沈一扬同样认为,另一大重要因素是市场主要在欧美,到国外去投资建厂是把握市场的重要渠道。 以德国为例,去年就明确表示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将是德国未来能源消费供应的主体;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德国电力消耗总量的35%,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到2050年将提高到80%。 新能源贸易摩擦须警惕 企业必须重视的另一个现实是,市场在崛起,但新能源领域亦正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热点。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昨天在第五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新能源领域正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已经进入了利益碰撞期,中国须谨慎应对。 记忆犹新的是,不仅去年美国有关组织针对中国新能源政策启动了301调查并诉至W TO,有关信息显示欧盟方面也一直在谋划针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调查。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正从原来的中低端制造领域,上升到中高端制造领域。”周晓燕如是说。她预计今后在新能源制造领域,有可能遭遇更多贸易摩擦,中国要更加重视发展外部环境,妥善应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贸易摩擦和冲突,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