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开始对中国的访问之际,瑞士最大的信息网站swissinfo刊登了一篇文章,谈到了瑞士商界对中国经济、中瑞经贸关系的一些看法。全文如下: 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希望通过对中国的5天访问,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库什潘率领一个由多名商界领袖组成的代表团访华。他将在此次访问中努力推动瑞士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此举若成功,将能吸引大量中国游客访问瑞士。去年中国游客在瑞士的旅店住宿停留只有12万人夜。而去年有上千万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其实,瑞士商界已经在中国拥有一席之地。瑞士企业在中国设立了600多家公司。10年前,这些公司只有雇员4千人,如今已经增长到4万人。 瑞士食品业巨头雀巢公司在中国有21家工厂,雇员1万人,销售额达10亿瑞郎(合7.7亿美元)。瑞士瑞典共有的ABB集团在中国的雇员也达到6千5百人。迅达电梯公司是最早发现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的瑞士公司,早在1980年就开始在亚洲设立工厂,现有雇员2千人。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瑞士公司加入了这个行列,包括制药巨头罗氏和诺华、瑞士银行的佼佼者瑞士联合银行以及瑞士信贷、保险业的瑞士人寿和瑞士再保险。 出口潜力 尽管许多瑞士公司看好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但成功与中国建立联系的企业还是不多。瑞中贸易联系还处于婴儿阶段,每年中国对瑞士出口只占其总出口额的0.2%。 尽管中国是瑞士在亚洲除了日本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瑞士商品在中国进口商品中只占0.7%。 中国更注重发展其国内经济而不是促进贸易。尽管中国的面积是瑞士的230倍,2002年的进出口额为6200亿美元,只是瑞士进出口额1900亿美元的3倍。 稳定的巨大市场 中国的经济稳定更使中国经济凸现吸引力。中国经济在面对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显出极大的弹性。今年的非典疫情同样没有怎么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都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过去一年对中国的投资超过对美国的投资。目前,瑞士在中国的总投资大约有20亿瑞郎。 当然投资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许多投资者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巨大的文化差异、腐败和缺少透明度。 例如,瑞士丰泰保险公司1996年获得中国营业许可,经营上却一直不能超越与中国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而瑞士人寿去年则全面撤出了中国市场。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