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中国奶业面临大洗牌 复苏还需1至2年
2013-02-17

中国奶业面临大洗牌 复苏还需1至2年三鹿出售方案基本敲定
 
        三元将收购其核心工厂
        不出所料,三元依旧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11月3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知,目前三鹿资产的出售方案已经基本敲定,两个已经落实的买家分别为三元和完达山。其中,三元将收购三鹿7家核心工厂,而完达山则将可能获得三鹿位于黑龙江的1家工厂。 
       三元通过“定向增发”收购 
       据记者此前获得的消息,河北省政府一直希望“三鹿的负债跟着资产走”,收购方最好能整体接盘,这也是谈判陷入艰难的原因。但此次方案显示,三元最终取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三元获得的是三鹿最主要的7家工厂,是三鹿比较重要的资产。 
       此前有报道,三元将可能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收购,这个消息再次得到了上述知情人士的证实。 
       根据三元之前设计的方案,首先将由三元集团出面收购三鹿资产,然后由三元股份向集团定向增发,以便将这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之中。而集团收购所需资金,则极有可能通过国家贷款实现。 
       完达山将收购牡丹江工厂 
       完达山则是另一家在三鹿竞购战中胜出的企业。据悉,完达山将收购三鹿在牡丹江的一家工厂。此前,2008年3月,三鹿刚刚收购了黑龙江省佳木斯硕业乳业有限公司和牡丹江硕业乳业有限公司。 
       传光明集团欲并购伊利 
       业内称需协调内蒙古国资委三聚氰胺事件,让国内奶业面临全面洗牌。 
       继三鹿寻找接盘者,伊利被传成为光明集团俗称“大光明”盯上的对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在伊利公司内部,也有着大光明收购伊利股份 的传闻,不过因为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干预,其结果尚难以预料。 
       和蒙牛实际控制权早已掌握在外资手中不同,伊利的第一大股东仍是内蒙古国资委,因此,若大光明觊觎伊利股权,必须首先考虑与内蒙古地方政府的谈判和关系协调。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伊利这种涉及奶农切身利益的利税大户,政府闯关的难度不小。 
       不过仍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奶企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任何的并购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伊利的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净亏损2.26亿元,同比增亏2.13亿元。有分析师计算,若按存货减值和销售费用增加来看,伊利损失达10亿元。这不得不让伊利的资金链陷入紧张状态。 
       同时伊利的股权也极为分散,这为其他公司的收购提供了可能。呼和浩特投资有限公司是伊利的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只占10.5%。其他排名前十位的股东大多是各类基金等投资机构,最大的持股比例也只占1.3%,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为19.4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机构在二级市场公开收购,拿得伊利的大部分股权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奶业复苏还需1至2年 
        食品行业证券分析师陈刚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对奶业资金链构成较大冲击。目前,伊利和光明三季报都报出大幅亏损。中国奶协理事王丁棉也表示:“这场危机的最低谷波峰期可能要维持至2至3个月之久,至明年中期前仍会处于一个恢复期。明年中上旬始,市场应该开始有明显的反弹,整个事件的阴影淡化直到出现全面的复苏,也许还需要1至2年的时间。”
 
       蒙牛股权
 
       抵押已解除 国内多名富豪出手救急 
       3日,蒙牛向媒体发表声明透露,已和摩根士丹利解除了股权抵押,并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了类似抵押贷款。 
      股权抵押已经解除 
       蒙牛日前发表声明,解释所谓万言书和媒体报道“不完全一样”之处。同时,该声明透露,已和摩根士丹利解除了股权抵押,但没指出向摩根士丹利支付的资金数额。 
        声明称,在蒙牛股价下跌后,为避免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 
        对于发生在和知名企业、企业家间的巨额资金往来,蒙牛方面承认,这些钱都存入“老牛投资”,但是强调蒙牛作为在港上市公司,所有行为都符合港交所等规定。 
       “万言书”确实存在 
       该声明首先肯定了这封“万言书”的存在。和媒体报道牛根生求助基调不同的是,蒙牛称信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蒙牛近一段时间所采取的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奶农利益、促进乳品市场稳定的一些措施,以及对援手蒙牛人士的感谢。 
       在“万言书”中,牛根生重点说明了三聚氰胺并非在企业加工环节中添加,认为“这次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极少数祸国殃民的不法奶站钻空子造成的”。他认为“企业最大的责任,就是没能把不法奶站送来的掺有三聚氰胺的原奶挡在门外,在管理上出现了重大疏漏”。据透露,未来三个月蒙牛资金缺口或将达30亿元人民币。 
       在最后,牛根生还表示:“我也提醒各位理事、同学,一定要以蒙牛为鉴,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 
       谁的蒙牛? 
       蒙牛命运掌握人是大摩 
       尽管联想控股等机构为蒙牛提供了抵押贷款,短暂地解除了风险,但外资仍可轻松增持蒙牛股权,稀释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 
       大摩握实控权可随时增持 
        牛根生的万言书中如是写道:“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因为牛根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控制权,充其量只是“代理人+小股东”,真正控制蒙牛的正是现在按兵不动的大摩。 
        在蒙牛上市之前,与大摩有一个对赌协议,其中牛根生承诺,10年内,外资系随时随地可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价格,增资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权。这样,即使牛根生准备对抗外资系,外资系也可以轻松地增持“蒙牛股份”的股权,从而摊薄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架空牛根生。目前看来,大摩已经开始行动,而牛根生的反击随之启动。 
       蒙牛仅是大摩的孙公司 
        就像2008年蒙牛中报的抬头写的,“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蒙牛的命运并不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从一开始,蒙牛就是一个“开曼群岛公司”,实际控制人就是大摩。 
         2002年6月5日,摩根士丹利在开曼注册了两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和摩根士丹利乳业控股,第一家作为未来接收自己对“蒙牛”投资资金的账户公司,第二家作为对“蒙牛”进行投资的股东公司。几天之后,中国乳业控股又在毛里求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而这个公司恰恰控制了后来所谓的“蒙牛股份”。“蒙牛股份”只是其境内的一个孙公司,是个车间。 
       这也就是牛根生求救的真正原因,他根本控制不了蒙牛的未来。在大摩的滚滚巨轮下,牛根生的求救显得如此苍白脆弱!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