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预测到2009年时,中国芦笋的产量将有可能会达到300 000吨,比2008年的产量将减少14%。 减产是由于以下多方面的一些原因所造成的,例如:由于在2008年里,中国芦笋的产量低、收益差(特别是绿色芦笋),导致了芦笋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加之出口需求的下滑等因素。 中国芦笋的主要产区是在下列一些省份,诸如:山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及福建等省;这些地区芦笋的产量占中国全部总产量的80%。 估计2008年中国芦笋的种植面积,总计达120 000公顷,其中可收获的面积为80 000公顷;而且预期今年单产将少于2007年每公顷5吨的收获量。 芦笋减产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2008年的芦笋欠收和菜农们的收益少所造成的。 此外,影响中国芦笋出口量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度收获,为了增加芦笋产品的重量,菜农们将芦笋的茎部尽量切得过低,以至接近芦笋的根部。 这样的做法,虽然使2007年芦笋的价格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每公斤的价格为人民币8.00--10.00元;但是,结果对来年芦笋作物的质量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中国的芦笋,因为种子的质量问题,以及管理上存在着的技术性问题,这些差别就意味着,中国芦笋的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其他一些芦笋生产国的产量,例如:秘鲁等国。 在中国芦笋的产量中,估计目前绿色芦笋的产量,大约占芦笋总产量的50%;而白色芦笋,过去曾经是中国生产芦笋主要的品种。 这种白色品种的芦笋,主要是用于制成罐头,出口到欧洲;而绿色芦笋,一般则加工成冷冻或冷藏的芦笋产品销往亚洲市场,诸如:日本(这是中国的主要市场)和韩国等国。 中国现有的芦笋罐头加工厂,总共大约有50—60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和福建等省份;平均生产每一吨芦笋罐头,就需要加工1.5—1.6吨新鲜的白芦笋。 由于芦笋产量的增长受到了上述原因的妨碍,因此影响到供应量的增加;此外,对芦笋的需求也不旺盛;还有,中国政府严格的出口规定,对于罐头的加工产量也起着比较重要的部分作用。 2008年中国芦笋罐头的总产量,比2007年减少了30%;芦笋罐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从2007年转下来大量的库存产品。 2007年芦笋罐头的出口价格,创历史的最高记录,每磅达1.21美元;这一价格,比欠收的2006年价位高出40%,比2005年的价格水平增加了一倍。 由于2007年有着大量的芦笋库存产品和信贷政策的趋紧,据报导美国的农业部称,在2008年,中国的山西省几乎有近30%的芦笋加工厂,因为财政困难而停产。 目前,由于芦笋的价格偏低和政府对粮食生产补贴的增加,致使原来一些种植芦笋的菜农们,都纷纷转向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比如:改种玉米等农作物。 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奉行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政策。 中国种植的芦笋,有80 %以上都是用于加工以供出口需要,可是出口方面却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首先,中国政府为了外贸的进出口平衡,而并不鼓励所有的商品都出口;第二,人民币的继续升值,给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第三,农民们投入的生产成本已经在猛增。 2008年春季时,中国绿色芦笋的价格是,每公斤人民币3.00元—4.00元(约合每磅0.20—0.30美元),只达到了2007年的一半价。 据FAS估测,中国种植芦笋的成本,每亩为人民币1 400元(每公顷大约合3 000美元),或者每公斤人民4.70元;这就意味着,现在中国芦笋的销售价,已经低于生产成本。 预期芦笋的出口前景 估计在2008年里,中国芦笋罐头出口的数量,总计将可达到90 000吨,比2007年的出口总量下降8 %。 由于日本已经限制从中国进口芦笋的数量,因此估计今年中国冷冻芦笋的出口量为40 000吨,比2007年减少40%。 在2007年时,日本就已经宣布,在从中国进口的芦笋产品中,其中30%的芦笋产品,都必须要进行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因为近些年来,中国的一些产品,已经不符合日本严格的MRL(农药残留最大限量)要求的标准。 美国农业部还指出,鉴于国际市场对芦笋的需求不旺,因此中国就必须要着眼于自己有利的国内市场。 然而,芦笋毕竟又不是中国传统食品的一部分,所以更多的人们都认为,中国要向消费者们进行大力的宣传,告诉他们芦笋是有营养价值的,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