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中国环氧氯丙烷十年反倾销 影响几何 商务部决定,自2017年6月28日起,终止实施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环氧氯丙烷(即“ECH”)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这也意味着我国对俄罗斯等四国长达10年的反倾销之路正式结束。 消息发出后,观察环氧氯丙烷市场,表现的尤为平静,似乎并不是行业敏感新闻。那么此长达10年的反倾销,对中国环氧氯丙烷市场影响几何? 中国ECH进口格局的改变 2006年6月28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44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环氧氯丙烷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回顾2006年之前,中国ECH进口依赖度高达55%或以上水平,主要来源国为俄罗斯、美国。参考2005-2006年进口数据,俄罗斯、美国货源约占60%上下,韩国、日本货源约占20%左右。 而在反倾销正式执行后,2007年中国进口量大幅减少近45%,其中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俄罗斯,该四国货量占比由2006年的83%下降至74%。 分析进口数据不难发现,经过10年的反倾销后,我国ECH进口量确实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2016年ECH进口总量较2006年减少近90%。从进口来源国来看,中国进口货源的范围也随之减少,其中台湾货源占据榜首,俄罗斯货源早已销声匿迹。然而,同样有反倾销税的韩国和日本货源在2015-2016年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据市场人士表示,韩国、日本运输成本远低于美国货,反倾销税率也低于俄罗斯,加之日本生产技术相对先进,货源质量稳定,以上优势确保了日本货源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保留。 促进中国自身ECH产业发展 曾经ECH进口依赖度高达55%以上的中国,如今已下降至3%左右。2005年以前,受制于自身生产技术瓶颈限制,国内生产企业寥寥,进而形成了高进口依赖度的局面。伴随国内生产工艺不短完善,自2006年后,国内ECH产能出现喷井式增长,至2012年,国内产能较2005年翻了十倍之多,而同时,国内ECH产业也依次经历了供不应求、供需平衡及供应严重过剩的阶段。 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ECH总产能至114.2万吨,平均开工率维持在五成左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倾销也为国内ECH企业夺回了应有的定价权。据国内一生产商表示,现在ECH进口量的多少,内外盘套利窗口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再是往年的刚需。 综上分析,伴随国内产能增加,市场价格优势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少量的进口货源,对中国ECH产业刚需早已不再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便取消反倾销,也不可能再掀波澜。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