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中国的命运就是东亚的命运
2005-05-31

    
  从此前日元兑美元的波动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来看,人民币一旦升值,中国需求的减少,将使东亚经济陷入衰退的深渊,并有可能重酿金融危机。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某一传统水平的政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对稳定东亚经济发挥核心作用
 
  下一轮东南亚金融危机会否再次降临?

  如果人民币汇率真如市场预期进行升值,也许历史会再次重演,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已经日渐取代日本成为东亚贸易的领头羊之后。

  一个可能的链条是: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减弱,中国需求下降,作为中国目前最大顺差经济体的东亚贸易出现萎缩,产出下降,金融危机再度光临。

  事实上,1997年~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节目单进行演出的。只不过,当时东亚经济的领导者是日本。而日元是贬值,不是升值。

  日元兑美元:松动的“大炮”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起,日本之外的东亚经济体因其高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被世界银行誉之为“东亚奇迹”。

  目前,东亚的经济规模、对外贸易和主要产品生产均已接近或超过世界30%的水平,据路透社的数据,东亚的外汇储备在去年超过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体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

  事实上,东亚经济增长如此神速,“美元本位制”功不可没。在亚洲,绝大多数国家将本币汇率非正式地盯住美元,而且绝大多数的进出口、资本流动都以美元计价。

  在一个没有成熟远期外汇市场的国家内,将本币盯住美元,不仅可以减少国内企业和居民的支付风险,而且还可以保持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而除日本外的东亚经济体,将本币盯住美元汇率,可以为经济体内企业和居民提供套期保值,只是所有的风险全部转移至中央银行。

  当然,东亚这种汇率制度还远不能高枕无忧,美元汇率的波动尤其是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实际和潜在的波动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日元汇率已成为东亚区域汇率制度中松动的“大炮”。

  事实上,1997年~1998年东亚经济体接二连三地陷入了金融危机,虽然其内部短期外债高涨、金融体系脆弱、外汇储备流动性差是其根本原因,但其直接导火索却是1995年日美实行“反广场协议”后日元的贬值。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的经济一直高度依赖于日本、美国及其他工业国家的进出口。研究表明,过去二十多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大幅波动,使小型东亚经济体形成一个同步的相互作用的经济周期。

  数据显示,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随着日元的升值,东南亚经济体出口显著增加;相反,1995年日元贬值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则锐减。

  日本对东亚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呈相同走势。1986年~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其他经济体相对于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增强;相反,1997年~1998年日元兑美元贬值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减少,其他经济体相对于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减弱,产出下降。

  这种汇率结构导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极其脆弱。如果日元兑美元升值,其他东亚经济体经济受惠;日元贬值,则其遭殃。1995年~1997年,日元大幅贬值,东南亚经济出口受挫,从而使金融危机接踵而至。

  中国——新“东亚之锋”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对东亚经济造成威胁,但中国在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东亚地区发挥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日本则持续低迷。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对周边经济体的影响日益显现。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对周边亚洲经济体的带动作用已经超过日本。可以说,日本当领头雁的“雁阵”结构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就瓦解了。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经济体同日本的贸易大幅度下降。在1980年,其对日本的出口几乎占其总出口的20%,而2001年该数值下降为10%。

  相形之下,中国在东亚经济的增长中越来越多地在扮演着引擎的角色。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6.2%急剧上升到2001年的40.9%。而且整体上,目前东亚经济体对中国基本上都出现了贸易顺差。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05年2月,中国大陆十大贸易逆差对象中有六家在东亚,分别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而在2004年,韩国、东盟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都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迅速融入东亚生产体系,使小型东亚经济体减少了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工业化经济体直接出口的依赖。以韩国为例,从外部看,2000年以前该国经济主要是由美国市场需求拉动,此后中国经济对其拉动作用日益突出。2003年韩国经济大约增长3%,但其对中国出口净增220亿美元,相当于拉动韩国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3年韩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出现负增长。

  同样,2003年泰国对中国贸易顺差50亿美元,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个百分点以上;2003年新加坡对中国出口增加近35亿美元,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3个百分点以上;2003年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增加70.63亿美元,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约7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带动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开始凸现。

  从长远看,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经济拉动还将持续。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日前公布的2004年世界贸易统计,200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目前中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总额的6.2%,其中出口上升到6.5%,进口上升到5.9%,中国在贸易规模上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人民币汇率:伪命题的替罪羊

  中国在东亚贸易中的领头羊地位,使目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备受瞩目。

  从此前日元兑美元的波动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来看,人民币一旦升值,中国需求的减少,将使东亚经济陷入衰退的深渊,并有可能重酿金融危机。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某一传统水平的政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对稳定东亚经济发挥核心作用。

  没有证据证明,人民币此轮升值压力来自于美国的货币霸权阴谋,但是“汇率调整将改变贸易条件”这一命题显然成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借口。20年前,美国正是利用这一借口将日本推进通货紧缩的深渊。

  货币升值,出口价格上升,从而有利于改变目前的贸易顺差。这一命题无论是在教科书中还是在一些经济学家眼里,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问题几乎已经成了教条。

  不过,从日元的历年走势和经常项目顺差来看,这一命题更像是个伪命题。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之后,日元在美国的施压之下,先后经历了1971年~1973年、1977年~1978年、1985年~1988年、1993年~1995年四轮升值,日元从当初的每美元兑360日元升至1995年80日元兑一美元,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日本每年的贸易顺差仍维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被这个命题证明,即货币升值导致通货紧缩。事实证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通货紧缩的祸首。

  从资产配置来看,本币国家为消除升值压力,必须使其本国资产收益率水平低于美元资产收益率,但因美元资产收益率水平由国际金融市场决定,所以被调整的只能是本国资产收益率水平。一旦美国利率走低,为了消除升值压力,本币国家必须下调利率,从而酿成泡沫经济,泡沫破裂后导致通货紧缩。

  所以,现在是亚洲再一次面临共同命运考验的时候了。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