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植物提取物 修整前进步伐
2007-07-04

植物提取物 修整前进步伐
6月18日,医保商会在上海举办“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策略研讨会”,来自协会、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植物提取物这个蓬勃发展行业的未来趋势。
  出口量持续上涨
  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对于植物提取物行业既充满期望又怀有一丝担忧。
  期望来自于国内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在过去10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全球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担忧的则是该市场处于一个相对无序的状态,在安全性和竞争优势方面都需要得到提高。
  Nutritional Business Journal的数据显示,2006年由膳食补充剂、天然有机食品、天然护理用品和功能性食品四大类构成的全球营养品市场规模为2104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8%;其中全球植物提取物年销售额为65亿美元,增长速度约高出药品20%。
  2006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成为植物提取物的一个大国。1996年为6667万美元,到2006年已经达到了4.77亿美元,增长了6.15倍,占中药出口比例从16%上升到44%,2006年出口额首次超过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的第一出口大国为美国,约占出口额的30.06%,21.82%销往欧洲,16.86%销往日本。我国植物提取物的优势在于国内广袤的植物资源和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全球老龄化的整体趋势和对自然药物需求的增加将持续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为中国的植物提取物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由于植物提取物多来自农业产品,因此这一产业的发展将能带动农村的新型发展。
  行业亟待规范
  第一,国内植物提取物企业目前的竞争水平比较低,与该市场出口量持续走高不协调。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为2亿~3亿的销售额;企业间存在低水平的价格竞争,目前尽管出口额不断上升,但利润空间却一再下降。
  第二,出口品种技术含量比较低,专利产品还不丰富,多为粗品,出口产品较为低端。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祖元刚指出,国内植物提取物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植物资源制约、提取工艺落后、装备水平较低,以及新品研发投入较少等。
  刘张林指出,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利润空间;目前植物提取物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标杆型企业,国内企业可以选择发展完整产业链的方式打造成长型企业,植物提取物是保健品的主要原料,国内企业可以效仿原料药生产企业做制剂的方式生产保健品。  
  利好条件呈现
  植物提取物在欠缺规范的环境中快速发展,国内企业普遍意识到了行业规范和自律的迫切性。而国家也开始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投以更多的关注。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代中药专项实施方案在中药标准提取物方面提出,针对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重点支持需求量大、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为导向、能促进中药产业专业化分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标准提取物的产业化,形成20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中药标准提取物,新增中药标准提取物出口创汇2亿美元,国内销售额20亿元。
  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都将中药提取物纳入增加投入的范围,部分省级政府依据当地特色已经实施了部分投入,如湖北省投入了2000万元用于发展植物提取物产业。国内多家高校先后建立了与植物提取物有关的专业学科,如湖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的互动合作更加频繁。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