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6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个别企业以牛皮、马皮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的内幕,引起社会巨大反响。而更令行业尴尬的是网上舆论在认识上的混乱:因少数厂家造假,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对国宝阿胶提出质疑;一些媒体和网站误将“东阿阿胶”作为阿胶的代名词,矛头直指阿胶行业上市公司——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为此,东阿阿胶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郑重说明”:公司是行业标准制定者,所生产的“东阿”牌阿胶一直使用整张纯正驴皮,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标准控制产品质量,请消费者放心使用。同日,央视亦对有关问题作了澄清:东阿县问题阿胶与上市公司品牌东阿阿胶是两回事,此阿胶非彼阿胶。 围绕本次事件,《医药经济报》记者辗转山东、北京等地,采访了权威专家及行业人士,就我国阿胶行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 阿胶原料紧缺 近些年,由于利益驱使,假冒劣质阿胶小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查处的制售假冒阿胶窝点看,造假者利用制革下脚料、牛头腿皮等熬制阿胶,严重扰乱了市场,消费者的健康也受到威胁。据我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介绍,仅2008年至今,山东、河北、沈阳、河南等地即查处产品造假窝点40余个、假阿胶近3000吨,查处假冒侵权案件总金额3000余万元。可以说,阿胶生产造假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针对日前曝光的阿胶制假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张伯礼对记者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意外,阿胶不是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它是行业的,现在大家都在做这个产业,一些小企业存在不规范投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玷污了阿胶品牌。”早在2009年4月,张伯礼在山东调研时,就对东阿县很多小企业生产阿胶的情况甚是担忧,而此次事件让他的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 而对牛皮、马皮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这一事件,国家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SFDA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金世元感到很吃惊,他对记者说:“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可以看出,阿胶一直就是药品。”金世元从书房里拿出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的《木草纲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对记者表示,阿胶最早用牛皮,明朝以后明确用驴皮,无论是李时珍的《木草纲目》还是现在的《中国药典》,阿胶一直是以驴皮生产的,除此之外都是假劣产品。”金世元说,此次风波会造成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不明就里的老百姓以为所有的阿胶就是这样来的,认为它不但对治病无效,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介绍说,正如央视《每周质量报道》所说,阿胶是一种滋补品,在我国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阿胶之所以有这些神奇的功效,最主要的原因是炼制阿胶必须使用驴皮这种特殊原料,如果使用的原料不是驴皮,那炼制出来的就不是阿胶了,也就没有了功效。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些不法厂家对阿胶造假一直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单:原料驴皮资源紧缺,价格高昂。 据记者调查,近年来,我国阿胶市场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一方面,随着阿胶滋补养颜、调节亚健康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及制作滋补膏剂膏的流行,阿胶市场需求大增,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出现前所未有的短缺,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家驴的存栏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驴皮价格不断攀升。而牛皮、马皮等下脚料的价格是每吨2300元左右,相差15倍。在原料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阿胶产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一种是个别企业以次充好,使用牛皮、马皮的下脚料熬制阿胶,这种所谓的阿胶没有滋补功效,甚至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一种是像东阿阿胶这样的企业,始终坚持使用100%优质驴皮熬制阿胶。当然,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更高。 而面对驴皮资源不足的困难,阿胶生产企业其实可以学习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做法,建设养驴地基,但据记者了解,目前仅东阿阿胶就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并大体上控制了我国90%的驴皮资源,这固然增加了成本,但保证了真材实料。采访中,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对东阿阿胶的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 行业标准待提高 在谈到阿胶产业的规范问题时,张伯礼院士反复对记者强调阿胶的产业标准,在他看来,目前出现的产业乱象与产业门槛过低不无关系,“可以借鉴中药注射剂行业的做法,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补充管理办法,并正在征求意见中,中药注射剂标准提高后,那些达不到要求、不能够从事中药注射剂生产的企业,可以退市或改为生产固体制剂。对阿胶行业也应该这样,阿胶行业标准提高后,那些不达标的企业也应该退出这个行业。”张伯礼说,目前我国驴皮资源紧缺,更应该按标准生产,不能粗制滥造。 而对阿胶行业的主流企业,如东阿阿胶,在这场危机中并非无所作为。据记者了解,东阿阿胶是1985版~2010版历次国家药典中阿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张伯礼对记者表示,像东阿阿胶这样的企业应该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议,强化阿胶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包括重金属残留、专属性的DNA鉴别等在内的产业标准,进而使企业标准提升到国家标准,补充到药典中去。这对阿胶行业是一件好事,对主流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行业门槛的提高,必然会有一部分小企业退出,最后给主流企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品牌保护需加强 打假是维护品牌产品的有效方式。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对记者表示:“通过打假维护正牌产品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希望通过一次打假清理市场是不现实的。” 房书亭说,行业协会将大力支持像东阿阿胶这样的品牌厂家的发展。他呼吁各大媒体在报道打假时要扶正祛邪,这样才能起到作用,通过努力,使生产、流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壮大,这是新闻界、协会、企业共同的责任。“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将尽力参与打假,极力参与品牌建设与推介。”房书亭说。 关于打假,张伯礼呼吁加强行业监管,他建议,对阿胶生产企业,只要发现造假,应立即勒令停产;再发现,应吊销产品生产文号。“市场有需求是好事,但不能造假,不能‘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对曝光的企业要加强监测。” 虽然打假困难重重,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东阿阿胶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明了特征性DNA和特征肽两种阿胶成品真伪鉴定方法。据华东理工大学周祥山博士介绍,在DNA鉴别阿胶真伪方法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克服了胶液长时间高温提纯过程中DNA破坏程度高、含量极微的难题,成功建立了DNA提取方法,对阿胶特异性DNA进行鉴定,可以准确地区分阿胶及其他动物胶类。目前这一方法正申请列入国家标准。 阿胶行业出现恶性竞争,恰恰说明国家缺乏对阿胶产业进行保护。张伯礼认为:“对这个行业最好的保护就是维护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改变行业小、散、乱、差的情况,提高产业集中度。” 张伯礼呼吁,政府要扶持品牌企业,以科研带动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务大众。品牌带动质量,质量赢得信任,信任就是市场。中国的中药企业决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强做大。张伯礼不无担忧地表示,一些小企业以药食同源为幌子,在小打小闹地做阿胶,这些企业生产的阿胶不仅质量不稳定,甚至是不是用驴皮做的,都难以保证。 据记者了解,卫生部此前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就有阿胶。而从目前出现的阿胶乱象中不难看出,一些造假企业正是打着药食同源的幌子,行阿胶造假售假之实。金世元就此对记者说,有些阿胶制品是食品,不属药监部门监管;而正因为是食品,质监部门不管其疗效,不过问到底是用的驴皮还是马皮、杂皮。造假企业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监管上的漏洞。因此,完善行业监管迫在眉睫。另外,金世元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阿胶道地产品的保护。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