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增塑剂”超标成我出口玩具“毒瘤” 欧盟日前对我国生产的一批塑料玩偶进行了通报,原因是该批塑料玩偶的头、手臂、鞋子中邻苯二甲酸盐(DEHP)含量达到30.9%,远远超过欧盟玩具指令设置的0.1%限量要求。近年来,欧美频繁对进口玩具进行通报,仅今年第一季度就被通报了136批次,其中因邻苯含量超标被通报的达57批次,占比41.9%,成为出口玩具国外通报的成国外通报第一大主因,是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攻破的技术壁垒,成为亟需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毒瘤”。 邻苯二甲酸盐,又称酞酸酯,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统称。当被用作塑料增塑剂时,一般指的是邻苯二甲酸与4~15个碳的醇形成的酯。邻苯二甲酸盐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材料,令聚氯乙烯由硬塑胶变为有弹性的塑胶,起到增塑剂的作用。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等数百种产品中。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引起儿童性早熟危害,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 随着人们对邻苯二甲酸盐的了解,儿童用品中的邻苯二甲酸盐越来越被重视重视。欧盟于1999年就正式作出决定,在欧盟成员国内,对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与口接触的玩具以及其他儿童用品中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进行严格限制。随后美国也对邻苯提出了限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标准对玩具中的邻苯使用进行了限制。 为此,提醒相关外贸企业需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严格管控原材料采购,避免出现邻苯含量超标: 一是加强法规标准学习,强化风险研判。玩具企业应全面了解、学习、掌握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及时了解对玩具的最新要求;同时,应密切关注欧盟RAPEX、美国CPSC、加拿大卫生部等机构发布的召回通报,及时了解其通报的原因,以此为鉴作为产品风险控制的依据,提高分析产品风险的能力。 二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把源头控制。玩具企业应建立从原料采购、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品质检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尤其是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实验室检测验证和原材料可追溯制度来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确保原材料的使用安全。 三是注重技术能力创新,提升破壁水平。玩具企业应通过自身投入和对外合作两方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加大自身技术投入,加强企业实验室建设,开展检测人员外送培训,提升内部质量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同检验检疫、检科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合作,大力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及先进环保生产工艺,力求从根本上提升应对技术壁垒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