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进入2008年,国内原料药企业面临着除油、煤、水、电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之外,还受到国内外医药政策环境的影响。早在2007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正式执行,将维生素、青霉素等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外商投资行列。12月14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又将维生素C和青霉素这两类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发展类项目。2008年8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正式实施。包括原料药在内的排污标准较以往有很大提高。新标准中的主要指标均严于美国标准,例如对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的COD、BOD和总氰化物排放,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相接近。 随着国内外原料药行业环境的变化,此前中国因为生产成本低所获得的维生素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减弱。并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品种产能过剩,造成国内的价格竞争;部分品种上游原料及关键中间体仍依赖进口;超过60%以上的产品销售依赖出口等。这些内外因素严重制约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维生素单体行业发展。 从原料药到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增加10倍。因此从整个产业链来讲,中国如果永远只做原料药,而不进行到产业链的最后一步,我们的企业将只能分到产业全球化巨大蛋糕中极小的一块。中国虽然是维生素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很大比例是以原料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如何整合下游产业链,生产和出口终端产品将是维生素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