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又一次陷入过剩竞争危机的青霉素产业恰是“屋漏偏逢阴雨天”。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抑制市场需求和印度反倾销影响出口需求(国内有85%青霉素工业盐、65%的6-APA出口印度),犹如雪上加霜。其实,经历长久波折的青霉素产业应该最具有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经验,当前的金融危机和市场过剩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制药企业落后、陈旧、极端的观念危机、理念危机和思路危机,特别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和“五十步笑百步”等非理性经营思维,始终是束缚企业走出恶性竞争怪圈的羁绊。 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产业产能过剩既要靠生产企业的理性经营和市场自律,也需要国家政策的规范引导,而且是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的积极引导。因为在行业自律下,企业主动控制合理产量和出口量,稳定市场价格合理水平的效果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有限的,当市场利益膨胀之时,产能膨胀很难避免。由此,在市场作用失灵的时候,影响到行业整体利益的时候,国家政策的科学限制和严格调控愈显重要。同样属于医药化工类大宗原料、历经多年产能过剩竞争之痛的柠檬酸的发展之路就非常值得借鉴。 我国柠檬酸年产能已达100万吨,占世界70%左右;年产量达70余万吨,占世界65%左右;年出口量达5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50%以上。2001年之前,柠檬酸企业数量多达120多家,从2003年开始,经过数年市场激烈竞争,产能逐步集中到20多家大企业生产,产量合计占全国的80%以上。但产能过剩的危机始终影响着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低价竞争,为此,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和外贸等限制政策,不断规范柠檬酸产业的发展。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