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开放是厦门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 厦门是“海丝” 和“陆丝”交会的支点城市,更见证了金砖合作机制的“金色十年”。如今的厦门,已经成为我国国际交通的重要枢纽、国际资本的重要聚集地、国际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
昔日的海港渔村,今日的发展热土。改革开放四十年,厦门完美蝶变,通过大胆地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经贸主要经济指标呈数十倍、百倍乃至千倍增长,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开放是厦门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一串串数字书写着厦门与世界交融发展的开放故事。
从1978年出发,来厦投资客商从以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客商为主扩展到欧美、日本等国家以及台湾等地区,合同利用外资规模从1983年的0.84亿美元飞跃至2017年的48.17亿美元,增长了57.9倍。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0.82亿美元起步,增加到2017年的858.41亿美元,增长1049.93倍,“厦门制造”走向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外向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助力厦门名列外贸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城市第5名。
加快建设国际化港口城市,厦门港货物吞吐量从1981年的187万吨,增加至2017年的2.11亿吨,增长了112倍;集装箱吞吐量从1981年的0.33万标箱增加到2017年的1038.14万标箱,增长了3148.17倍;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984年的10.14万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2448.52万人次,增长231.42倍……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作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经济特区要“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的新要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借助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优势,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努力把厦门打造成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厦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共同谱写开放发展恢弘乐章。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厦门加快建设通达全球的国际交通网络,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64个,140多条航线通达全球各地,与全球12个港口结成友好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15位;厦门机场境外航线数35条,2017年出入境旅客吞吐量334万人次,居全国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