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上调至4%。
这份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的文件称,此举是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外汇信贷的宏观调控。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这已是两年之内的第二次。2004年11月,央行曾宣布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2%上调至3%,并统一了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时间不同,但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极其相似。
直接冻结资金16亿美元
根据央行于2005年1月1日公布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规定、调整金融机构应交存外汇存款准备金的外汇存款范围。央行对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按月考核。金融机构应在每月15日前将准备金存款划至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账户。当月15日至下月14日,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其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之比,不得低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多少资金呢?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1610亿美元。也就是说,增加1%的外汇存款准备金,意味着直接冻结16亿美元的资金。
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题中之意在于,锁定金融机构外币头寸,减少外币贷款的扩充压力,抑制其投放。不过今年以来,相对于迅猛增加的人民币贷款而言,外汇贷款的增长量微不足道。截至6月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5.2%,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而外汇贷款余额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5%,比年初增加75亿美元。对此,有观点认为,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要防范中美利差缩小可能引起的外汇贷款加速增长。
这种观点认为,国内的外汇贷款利率一般是在美元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上加几个点形成。前期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使得国内外汇贷款利率要高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因此外汇贷款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但随着美国暂停加息,美元贷款利率逐步平稳,而人民币贷款利率反而再度提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中美利差的缩小可能使企业对外汇贷款的需求增加。
缓解外汇占款压力
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外汇存款准备金曾长期被束之高阁。央行曾于1996年先后颁布过《外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办法》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两个办法,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比率为“3个月以下存款缴存比率为5%,3个月以上(含3个月)存款缴存比率为3%”,中资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缴存办法为“按当季月平均余额的2%计缴准备金”。
这两个规定直到2004年底才作出调整。2004年11月10日,央行将中外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为3%。专家分析称,该次调整是1996年以来的首次,它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应对当时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社会结汇意愿强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配合宏观调控,进一步回收金融机构流动性。
至于两年之后的此次调整,专家们的观点也不外两种:其一是回收流动性,抑制外币信贷投放;其二是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这是因为,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抑制银行发放外汇贷款的同时,还能迫使银行增持更多外汇而减少结汇额度。由此,央行被迫投放大量外汇占款以对冲外汇的压力也随之降低。
今年以来,外汇占款一直以30%左右的速度增加,截至7月底,我国外汇占款余额已经达到79127亿元。前7月,外汇占款的增速分别为36.74%、35.49%、33.97%、30.57%、28.39%、29.36%和29.05%,而每月的新增额更高达2922亿元、937亿元、1231亿元、666亿元、1534亿元、2786亿元和1945亿元。
这么多的外汇占款投放,实际上源于升值预期带来的资产配置调整和高额贸易顺差。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银行系统对美元的需求,减少央行被动投放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
尽管从直观数据来看,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仅冻结了16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相当于128亿元人民币,这对于庞大的新增外汇占款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央行可以通过连续的上调动作,起到不断收缩的作用,正如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一样。由此不排除今后央行视市场情况再度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