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医药:投融资两头热匹配难 渠道待拓宽
2008-07-25

医药:投融资两头热匹配难 渠道待拓宽
7月19日早晨的上海异常闷热,台风“海鸥”正准备登陆。这天,光大国际会议酒店1号会议厅已多次加位,但仍有不少人挤在走道上。预计180人参加的会议实际到场近250人。
与以往的投融资会议不同,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中国医药产业融投资高端论坛(长三角峰会)”的投资方不是风险基金或私募基金,而是知名药企。论坛除了再次体现出医药行业成为热钱的重要偏好行业外,还预示着行业内部新一轮重组整合浪潮即将掀起。
投资方全面出击
出席此次论坛的投资方分别来自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和黄药业、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四环药业等单位。当投资方齐齐亮相时,与会者竞相发问。
与会者提问的针对性极强,诸如“是否愿意投资疫苗产业”、投资中药企业更看重品种还是品牌”等,提问几乎无一落空,投资方积极作答。
其中,与国药股份、一致医药等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有着资产关系的上海复星医药投资部总经理邢世平透露说,复星对于生物医药类和能够整合到现有旗下企业的单位更为青睐。上海和黄药业业务拓展总监詹常森则精准地传达了其投资理念——非中药不投。在对中药企业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以品种导向、有保护品种或在现有治疗领域暂居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工业发展部副主任马利敏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其所在部门是去年成立的,由于总部业务涉及原料药、生物医药、化学药物、中药和医疗器械,因此他们选择投资的范围很广,吸纳进入的企业还可与旗下现有企业进行整合。
“我们既帮助丹麦的企业和资金入华,也协助中国药企实现国际化。”
丹麦投资促进局投资经理殷莺女士介绍说,丹麦在生物医药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型企业,他们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分享产品在华销售利润。丹麦有一些专注于生物医药的风险基金,对中国的医药研发外包子行业兴趣浓厚。
“我们愿与从事学术外包的企业进一步沟通。”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丽萍指出,行业内热钱很多,项目是否匹配是决定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
资金不是问题
参会的投资方基本上是“背靠重金上阵”。“资金不是问题!”几乎所有的投资方代表都自信地面对有多少资金用于对外合作的提问。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目前有10亿元的预算,“这不是封顶金额,看具体的项目还可以再追加。”马利敏表示,目前已有2个项目达成协议,不久将对外公布。
“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英国上市后,募集到的资金部分用于在华药企的投资整合。我们对于如何做好中药品种有了自己的经验,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投入。”詹常森被一家江西中药企业代表“抓住不放”,热情邀请他会后“深入了解一下”。
复星医药董事长汪群斌则指出,“价值投资”是其在行业内投资的指导思想。一位参会代表很认同这一说法,他表示自己接触过风投,“但风投对医疗机构和医药研发外包的兴趣高于制药工业。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