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医药进出口商会许铭: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面临6大挑战近日,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制造”药物创新传播论坛,医药创新企业、政府官员和专家对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如何走向国际化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在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许铭副会长做了“从医药贸易与投资看“中国制造”产品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他对我国医药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上的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下是现场演讲: 我本身是学经济学的,我对于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医药产业的发展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实际上在涉及到企业国际化这个问题上,那么国际上有四个比较成熟的理论,这四个理论是结合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那么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这个提出来的人,叫路易斯(音)是美国的一个发展经济学奖,他认为发展中的企业你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依靠你的自然禀赋,也就是说物美价廉依靠劳动密集型技术,只要你的技术达到一定水准就可以了,不一定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全球化的资源布局,也就是说小规模的技术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足以。第二个理论叫做技术地方化理论,这是印度籍的美国经济学家,这个人也是很有名的,他结合印度企业的发展,他认为我们应进行进口替代,来实现创新,也可以实现产业的发展,他以印度的产业发展作为实例研究,引进来就是现在说的消化吸收再利用。 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的GDP已经到了4千美金之后,我们中国去年GDP人均已达到7500美元了,那么超过了4千美金以后,你的吸收的外资的速度,要小于你对外投资的速度,也就是说这时候会大规模的走出去,我们所谓走出去的进程明显加快,比如说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以投资的方式,不是以贸易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个理论,这个理论是上个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经济学提出来的,叫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他认为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靠创新,必须要靠创新,所以他认为组织的变化,生产再造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开展高端学习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唯一的途径,也就是创新驱动。 那么上周我们在商务部开了一个关于外贸形式的工作会,领导就提出中国下一步外贸的发展,一定要创新驱动,不转型也得转型,中高速要向中高端迈进,一定要改变我们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国际形象,品牌化、质量、效益要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围绕这四个关于企业国际化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我感觉也是符合了我们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下一步该怎么办,不但要扩大对外投资,我们要走出去,更重要的要靠创新驱动来提振我们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那么这是一个路径的分析,我认为尤其对我们医药行业来讲它是个网络,前面很多企业也提到我的创新必须要通过外包,一个小小的药片从你的中间体到你的制剂到最后走了一圈已经周游列国了,药片已经开始国际化。说明我们整个研发生产,整个的链条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布局。 刚才吴司长讲到医药十三五的工作,我本人也参与了这个工作,我们向工信部第一稿就提出来,十三五将是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5年,没有国际化,就没有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所以着眼未来国际化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径,那么这里面涉及到什么问题,我们现在中国企业和国际上的这些企业,我们属于网络当中的弱连接的关系,要改变这个现状就是要实现关系网络的强连接,只有强连接了,才能够实现高端学习,就像我们的圈子一样。那么欣喜的是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实现强连接,那么未来5年我觉得十三五不是五年的问题,五年只是虚数,我们做十三五要放眼十四五,肯定要不断的加强高端学习,深度的融合到全球网络当中,你必须成为这个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你的国际能力才能提升。 那么最近大家讨论比较热的就是尤其是春节期间到日本去买药,我本人也比较关心,我就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促进我们大量的中国人到日本买药,我们按照商务部的统计,去年在境外的销售,尤其是在日本的消费已经达到人均1万多人民币,除了买日用品以外很多是买药。我就找了很多资料,那么这几类药,大家可以看到是目前我们中国人在日本热购的比较畅销的产品,这里面都是OTC,尤其是日本几个大的OTC企业,我们跟他们有很多的合作关系,我本人也跟他们有很多的交流,像一些日本的OTC的产品成为我们中国人热购的主要产品。 举几个例子为什么这些药好销,比如类似化妆水的,其实是日本的眼药水,他做成女性喜爱的化妆品包装,放到我们女士的化妆包里面随身携带,很小巧很漂亮,玫瑰香色的眼药水,深受年轻女同志的喜爱。 下面小林制药的制剂,这个设计,我自己可以操作,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后背不需要别人帮助。 另外是日企的创口贴,我们中国的创口贴进水很麻烦,但是他这个进水没关系。很多中国人买这个。 下面是小孩口腔溃疡的,这个做的很形象,日本的童话般的设计就让孩子们觉得吃药是快乐的事情。所以到底什么是创新,我们做一些高大上的叫创新还是在我们的应用基础上开发才叫创新,创新一定是多层次的。结合日本我们热购的这几个神药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总得来讲到底我们中国产品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面临哪些挑战,一个是比较优势陷井,所谓比较优势陷井,就是我们的高端产品竞争不过欧美企业,我们的低端企业我们竞争不过印度企业,我前几年去过墨西哥,墨西哥现在的工资没有什么四险一金,两千块钱人民币,人们就非常高兴,我们的成本是多少,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医药产品,特别是我们现有的主流产品来看,我们现在是腹背受敌,高端的企业我们竞争不过,低端的越来越难和这些发展中国家竞争。 第二就是原始创新与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到底什么是能够推动我们的原始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永远是逐力的,创新没有错,把大量的钱投入国家级的建设,科研院所企业一块搞公关没有错,但是你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实现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市场回报,那么是什么来引导我们的创新,我的一个粗浅的想法,就是市场回报是引领我们创新包括原始创新和应用技术开发创新真正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市场回报这个创新是无效的创新。那么中国企业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是有明显的短版。 第三,国际认证和注册进程是相对缓慢的,之前很多企业提到,包括我们做的非常好的,像恒瑞医药,绿叶制药,ANDA(编者注:全称为Abbrevitive New Drug Application,简略新药申请)到现在只有40多个,印度多到什么程度,一年印度就100个申报成功,而且在申报成功的ANDA里面还可以拿180天独占,不是一个层量级的。这里面还有一个误区,我们中国企业认为我把我的产品注册了,我的设备认证我就能够有国际销路,这个之间没有等号的。如果说我们对于认证注册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中国没有国际化。 第四,国际营销和推广能力不足。我记得十年前去美国第十大的仿制药生产企业,我看到很多的中国人在做研发,我就问他们的副总,我说我们中国人,好像在市场部看到的人很少,他马上就说你们中国人不适合做商品推广,你们中国人只适合做研发,就是我们国际营销的能力不被别人认可,甚至我们还不如印度,我们的产品这么好,我们有这么好的企业,怎么能把我们真正的国际市场份额能够提上去,营销能力太重要了,实际上大家更多的是谈我们的研发,在我们每年企业的占比是多高,我知道这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是8%,我们中国企业应该说还不到2%,实际上我们看大的跨国公司,他营销的投入远远高于研发的投入,但是研发和投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你前面的研发做的差,后面的营销就会越来越被动,研发做的好,营销就会越来好越。所以研发和销售之间是一种逻辑关系,它是一种组合,我们的研发往往是脱节的,我们的销售是另外一部分,如何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个要思考。 第五,药政制度的缺陷。两年前谈到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我就讲我说中国企业国际化还有一个要国际化,就是我们的药政制度必须与国际接轨。目前,我们的药政管理制度正在和国际通行的接轨,因为你加入PS以后,你还要在PS的总框架下等等这些工作,我想肯定会提到议事日程。 第六个是产业金融支持不够,我们的资金,大的专项是撒胡椒面的,靶向性很差。另外我们从资本市场可以看,现在我可以说我们这个行业是个不缺钱的行业,是资本追逐项目的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游荡的这些资本,大部分资本没有长远眼光,他们更多的就是尽可能的短期内投资,但是医药这个行业是长期投资的,我们缺的是长期的关注战略性的资本,并没有真正的助推我们的产业。反过来看美国,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很多程度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们有眼光,很多的像美国投资投行,很多的私募也好,风投,还有一些投资银行,他们都是关注长期的投资,他们要作为战略投资者,我很少和我们这个资本界的朋友谈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目前产业发展的一个弱项。 最后汇总在一起就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缺失,产协研贸是割裂的,就是我们这个系统没有一个真正的生态环境为我们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能动机制。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的挑战。 那么当然了,现在也有很多的利好,这个我不去讲了,大家都知道,包括从政策层面,从我们的企业的层面,行业的层面有很多我就不讲了。 那么归结到我们医药贸易的投资,我们目前中国的医药贸易进出口包括医疗器械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医药进出口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发展势头不减,我们去年再创新高,我们的出口同比增长4.7%,尽管在整个行业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实现了2.7%的增长进口。所以进出口的基本面非常良好,发展的势头不减,所以风景这边独好,那么再看看钢铁其他水泥行业他就是惨不忍睹。第二,进口市场好于出口市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第三对外贸易与投资双增长,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大。第四产业转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去年原料的出口,我们原料的出口是整个化药类产品出口中的,主流产品在整个医药包括医疗器械,但是去年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原料药的出口是负增长,另外还有一个负增长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医用辅料,增长负0.5%,我们制剂增长了8.8%,我觉得这是好事。 总的来说我们医药产业的发展,就是外贸对于整个医药工业拉动的力量是在减弱的,中国的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内市场的动员远远大于国际市场,这个并不表明我们的国际化进程就受影响,我们国内市场要做,还要更多的关注国际市场。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类分析,大宗原料类出口乏力,制剂出口处于上升期。第二制剂进口趋于平稳,生物制药进口旺盛。第三植物提取物领跑中药出口,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双降。第四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张力增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医疗设备最大的生产国,这是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的加快。 再讲一个关于投资的问题,我们想分了这么几个方面,归结为贸易和投资出现的新常态,第一是国际注册的步伐在加快,尽管我前面提到国际注册和认证能力还比较弱,实际上去年2015年我们从数量来看,国际注册的进程在加快,现在DMF有效的能耗是1400个,CEPS的证书550个,PQ成功的在原料里面是28个,制剂是16个,也包括我们跟复星医药、桂林南药的注射剂这个卖的不错,以及我们三个疫苗。三个疫苗两个是我们成都所的,是我们第一个过的PQ的疫苗,主要的出口国是印度,去年利润是颇丰的。那么ANDA有效注册书40余个,那么我提到医疗器械,昨天下午和美国驻华办谈这个UDI的注册问题,三个医疗器械,从今年9月1号开始,进入到美国的二类医疗器械进行强制性的注册,我们准备在过一段时间围绕这个UDI怎么样提交资料,一个资料提交大概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涉及到1万过个医疗器械,对于我们特别是二类的产品,必须要在9月1号之前完成UDI的注册,二类完了以后就往下走。 那么参加国际的合作形式多元化,刚才前面几家企业都提到了,像今天参会的恒瑞医药,还有复星医药。另外像正大天晴,在肝炎类产品里面也做的比较好。我这次去美国特别是有兴趣的和一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企业进行交流,我发现很多所谓的孤儿药在中国还是很有市场的,我们可能更多企业是关注到PD-1,包括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现在是这种比如说降脂类的,我们看看PD-1的申报,出现扎堆的现象,我倒是建议大家更多的关心孤儿药。这个产品如果要做起来,是非常有前景的。在座的媒体我希望可以给我们企业做一个引导,不但要做一些现在比较主流的产品,也可以去关心一下孤儿药品。因此在项目研发和转让方面,实际上它是包罗万象的,不仅仅是局限于我们主流的产品。 还有一个就是环保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原料的大国,现在环保的压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越来越大,去年底我专门去了一趟盐城,海边上我看到来自于很多台州的企业,当地企业告诉我环保的压力非常大,环保成本再加大,人力成本不减,大宗原料药等低附加值产品原来的利润空间有限。 再有就是制造业的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加工贸易出口明显下降,那么去年我们和2012年进行对比,去年的加工贸易,就是我们医药产品的加工贸易占比只占到了17%,而2012年达到将近19%,增速也明显的放缓,只有1.68%。 那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宗出口品种洗牌加快,出口向规模企业集中,我们大量产能过剩,在这个背景之下,你只有规模经济上去了,才能在市场占有主导,去年这个趋势也是非常的明显。因此来看,目前中国的医药企业正在实行一个转型,就是我们正在从大宗的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开始向特色原料迈进,向专利制药迈进,向生物类制药迈进。 从市场来看,去年我们对整个外贸市场做了一个分析,美国依然是最大的市场,而且美国的经济正在企稳,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低到4.9%。我感觉到美国的经济自我修复的能力非常好,在很大程度上,这次我们参加这个会也明显感觉到美国经济的复苏对于美国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美国依然是大市场。 关于市场选择的问题,我们可以去开拓新兴市场,拉美市场,俄罗斯市场,非洲市场没有错,但真正能够消化你产能的,给你创造商业回报的,我认为短期内还是美国和欧洲市场,所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绝对不能放过,非洲市场你看充满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今年可能很好,明年就可能有大的波动。 那么还有一个特点,去年我们国有企业出口在下滑,民营的份额继续扩大,我们民营企业焕发出来的活力非常强,也就是在我们出口当中,我们民营企业的占比是不断的扩大。这边关于贸易讲一下进口市场的问题,大家出口市场知道了,关于进口市场我简单提一下,去年大家知道在地方招标,设备的招标里面我们鼓励使用国产设备,这种进口的替代在加快。那么进口的增速,因为我们的替代能力在增强,尤其在医疗设备这块,和药品的制剂方面这个速度在放缓。比如举一个,人血白蛋白我们和国际市场的价格来比,国外的价格比我们国内还便宜,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血浆的问题,全国每年关于白蛋白的问题,浆源提供量不到5千吨,但是全国需求量在8千吨到9千吨,只能满足一半。另外血浆这个审批是严格的审批。当然大家知道我们整个全国的包括外资的,还有合资的加到一起不到40家,应该是36家左右,所以白蛋白的情况,这也是去年主要生物制剂类主要的产品。器械市场前景看好,不亚于医药市场,器械的市场规模和药品的规模应该是1比1。 去年我们从进口市场来看,有一个很重要的利好,就是多中心临床情况放宽,去年颁布了一系列的开展多中心临床的文件,实际上中国在开展多中心方面做的一直是不错,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截止到去年的8月30号,在中国目前所做的多中心临床6501个,6501个临床实验里面,我们自主的临床占到50%以上。包括我们从去年来看我们在中国做临床实验是19万件,目前在国内能够做的,能够承接多中心临床资质的医院是550家,那么中国去年已经成为亚洲承接多中心临床实验数量最多的国家。那么政策环境的放开,不但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国外的产品进来,还有对于我们下一步中国企业走出去,前面也提到我们很多企业在国外开展多中心临床,实际上是对于进口市场来看,对于出口来讲,对于企业走出去都是利好的。 那么到底在哪发展,我刚才提到美国市场,还有一个市场就是非洲市场,尽管和美国市场相比,美国市场是主流的,永远盯住,但是非洲市场值得大家关注。非洲市场非常有意义,整个非洲市场从人数来看,10亿人口,而且非洲整体的经济处于上升,去年我们商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盖茨基金会探讨自主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帮助他制定这个医药发展规划,那么就埃塞俄比亚来讲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而且整个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这个国家这么大,100万平方公里,1亿人口,只有9家药厂,9家药厂里面真正能够达到国家药监局GMP的企业只有四家,我还跑了三家,他们根本没法跟我们相比,他更多的是这种抗生素,这种非常常规的产品和中国的企业的整个供应能力是匹配的。下一步我们要推动尤其像埃塞这样的经济整体处于持续增长,投资环境相对比较好的非洲市场。 我感觉从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式来看,我们可以归结一下,从产品来看,原料药是我们的发展,下一步是制剂的发展,营销网络的问题这是要列入到我们下一步战略的制定之当中。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下一步形式的判断,一个是我们感觉展望2016年会有下面几个趋势,一是大宗原料行业的去产能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出口持续下行趋势不变。 第二,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研发优势转移,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我们中国的产业链在延伸,这几年经过我们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化能力的提升,我们的产业链已经从原来的一个结点开始向整体链条打造,不断的延伸。 第三,生物医药引进力度将显著加大,生物类似物成为开发重点。就我个人来看,生物医药的发展和欧美相比,我们中国还处于入门阶段,生物类似物,我们现在已经批的生物医药占比非常少。实际上对于生物类似物的监管,国家已经出台了指导意见,美国在生物类似物方面是非常谨慎的,去年3月份,美国批的第一个产品,欧盟相对比较轻松,我们从出口市场来看,我感觉可能欧盟的市场要好于美国的市场,就是监管没有像FDA那么严。但是下一步它的整个原则会有一些调整。 第四,高端医疗设备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有所提高。因为我们投放市场的时间短,就跟汽车一样,一个好的品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市场验证的。怎么能说明你的产品好,就是你的产品是不是能够保持较高的占有率,好坏不是自己说的,是市场说的。 第五,美国经济企稳,将刺激我对美国市场出口。 第六,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形式更趋多样化。 时间限制,我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还有业界的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内容有删减)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