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医药行业2007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7-12-18

医药行业2007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7年以来,医药工业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效益明显好转,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但投资增长大幅下滑,原料药、中药材涨价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前三季度运行情况
(一) 生产、销售快速增长。1-9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09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和化学原料药制造3个分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销售产值4456亿元,同比增长23.9%,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化学原料药和生物生化药品制造4个分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4.6%。
(二)效益大幅回升。1-8月,全行业实现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48.9%,创下“十五”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3个分行业利润增幅较大。亏损企业1285家,行业亏损面为23.6%,与上半年持平;累计亏损额27.3亿元,下降2.4%。
(三)出口增速减缓。1-9月,完成出口交货值590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较上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作为医药行业出口的两大支柱,化学原料药实现出口交货值259亿元,增长15.6%,增幅较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4亿元,增长25.5%,增幅较上半年下降8个百分点。在成品药方面,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60.9、57.8和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8%、14.2%和2.2%。
(四)药品价格稳中略降。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分四次对千余种中西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调整。至此,一轮大范围的药品价格调整基本结束,今后药品价格的管理将实施每两年调整一次。根据药品零售市场价格监测,上半年全国药品实际零售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比去年底下降1.40%,其中化学药品下降1.54%,中成药下降0.93%。受整体市场供过于求、各地实施药品挂网招标等因素影响,药品价格总体保持稳中略降走势。
(五)淘汰落后步伐加快。为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近期出台,并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相当一批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血液制品供不应求。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发展很快,现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3家,血浆蛋白分离设计能力达到1.2万吨原料血浆。出于公共卫生安全考虑,相关部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整顿单采血浆站,并于2006年3月起进行血浆站改制,2006年9月发布实施《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大部分血站至今尚未调整到位,采血量锐减,原料血浆供应紧张,致使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血液制品疫苗生产整顿实施方案》,采取的批签发和对原料血浆实行检疫期制度等多项措施,拉长了血液制品的生产周期,进一步加剧了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的短缺状况,且近期内难以得到全面缓解。
(二)原料药和中药材涨价。在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市场供应趋紧,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类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平均单价增长48.8%,维生素C实际价格有的已接近2003年的历史高位。整体来讲,药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正常上涨,但今年却出现了异常情况,本应随着进入淡季而价格趋稳的中药材,却出现了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反常现象,从5月下旬开始,中药材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异常活跃的局面,有80%-90%的药材品种涨价。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今年仍呈上涨趋势,下游产品及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
(三)行业投资大幅下滑。受2006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行业门槛提高,以及从药品研发、生产、市场及使用各环节全面进行整顿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计投资仅为8%,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别为17.9%和16.6%)。1-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2亿元,同比增长7.6%,比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水平低了28个百分点,在制造业中居倒数第二位。
三、2007年全年和2008年的发展趋势
(一)产销继续较快增长
国际市场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市场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79个城市开始试点,并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进,社区和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同时今年以来,各地气候反复、洪涝频发,也刺激了医药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医药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2007年全年有望保持在25%左右。2008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实施,国内医药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医药行业生产、销售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销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较高水平。
(二)效益在调整中回升
在深入开展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大背景下,今年又开展了食品安全和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的运作渐趋规范,行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有所好转,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随着医药行业政策环境逐步明朗、本轮药品政府调价告一段落,以及新会计制度调整后投资收益在利润中的体现,预计2007年全年医药行业经济效益增长有望走出2006年的低迷,出现40%以上较高幅度的恢复性增长,全年利润总额将突破500亿元水平。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料药国际市场周期性波动,国内市场同产品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水平将恢复至25%左右的历史增长水平,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
四、近期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加快新医改方案制定出台。为达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的目标,应加快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三)进一步挖潜降耗。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针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技术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解决一批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发展的关键性工艺技术,以及绿色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等共性技术。
(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开拓社区及农村医药市场,逐步解决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进一步深挖和拓展国内药品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国外市场需求,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
(五)加大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力度。多管齐下,继续全面展开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创造公平的药品市场竞争环境。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