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而这个数字有望在2010年增长到200亿美元。目前,全球CRO的市场总值约为163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约14%的速度增长。美国和欧洲在全球CRO产业中居主导地位,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8%左右。我国CRO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全球CRO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只相当于印度CRO市场的1/5。 如此大的反差确实令人不快,但有助于CRO产业在“暴利”冲动中恢复冷静。理论上讲,CRO代表研发潮流,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具有高度专业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同时显著降低管理费用。但国内CRO机构大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因此也缺乏大规模企业的管理经验。绝大多数CRO机构单纯从事新药研发咨询、新药申请报批等业务,这意味着国内CRO企业的收入重点不是来自含金量最高的临床试验,更多的是从事临床试验前的简单化学服务或临床试验后期的研发工作。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国内临床试验环境难以高效掘金,CRO企业要么不能提供特定的合适的试验方案,要么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操作规范,要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措施。“不少美国企业即使面对中国企业相对低廉的报价,也不愿意选择他们”。 国内CRO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毋庸置疑,但这种潜力显然未能有效发挥。印度的CRO产业几乎与中国同时起步,短短数年却已远远走在我们的面前。一边是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发研制创新药,并积极与跨国企业合作;一边却是饱受资金实力、技术人才资源、制度环境制约,产出结果迥异。发展CRO产业对于提高中国制药业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而药物创新实力反过来又是CRO发展最直接的助推器,两者互为因果不能偏废。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完善创新药价值转化机制,彻底改变创新药投入大、周期长、利益回报慢的状况,对于热衷短期行为的制药企业来说,即使有再多的共享观点、合作认同、文化认可,“有价值的联盟”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终究脆弱不堪。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