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一线三点”助推中药材示范区建设
2012-03-13

“一线三点”助推中药材示范区建设
“一线三点”即:以建立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为主线,以规范出口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行为为切入点,以推动大市场“合格供应商”机制建立为关键点,以促进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有效运行为支撑点的建设框架。
安徽亳州中药产业已形成聚集度极高的鲜明特色产业。同仁堂、白云山、和记黄埔、沈阳红药、珍宝岛药业、宏路药业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中药制药企业都在亳州投资建厂。
近年来,亳州中药材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额从2005年的497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28亿美元,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饮片出口基地。亳州市中药材品种繁多,地产品种60余种,中药材大市场年交易品种约有2000多种,交易量在20万吨左右,生产量超过7万吨。
2011年,亳州市有药业工业企业121家,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药成药生产。其中通过GMP认证的企业58家,药材初加工企业37家,精深加工企业15家,全辖区中药材种植面积75.3万亩。
尽管亳州中药材进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然而辖区内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尚未普及、中药材种类繁多、质量难以控制、企业自检自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安徽检验检疫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发展和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要求安徽局要紧贴区域发展战略,紧贴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发挥质检优势,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服务的指示精神,对亳州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开展了全面调研,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多次与当地政府沟通并争取支持。将启动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风险防范的试点和突破口,实现中药材出口从以检验、检测为重心,转变到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动态管理上来,通过联合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协会等部门形成监管防控的合力,强化中药材出口流通市场的监管,指导和扶植亳州市进出口中药材检测中心建设并通过CNAS和计量认证,以此为基础搭建中药材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将中药材示范区建设作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降低中药材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积极尝试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作为安徽省第三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试点,安徽局积极探索将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与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及体系认证相结合,围绕“一线三点”的建设框架,启动中药材区域化管理体系贯标、培训、认证、运转等工作。
围绕以建立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为主线的建设要求,启动亳州市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认证,由当地政府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认证;该局为体系培训、检测能力、质量控制和获得认证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围绕以规范出口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行为为切入点的建设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诚信教育引导,帮助企业牢固树立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进厂原材料检验检测。该局在严格风险分析、严格市场准入、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检验检疫前提下,使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出口企业最大限度地体现“守法便利”。
围绕以推动大市场“合格供应商”机制建立为关键点的建设要求,当地政府深化诚信商建设工作,根据亳州中药材实际,明确供货商履行产品“源头”责任。按照出口企业提供信息,经该局确认,对市场内出口产品合格供应商实施挂牌公示,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该局就中药材重金属、二氧化硫超标问题进行技术性研究,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预警和对策。
围绕以促进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有效运行为支撑点的建设要求,当地政府以“卖服务”的方式,将中药材源头基地检验检测交亳州市中药材进出口检测中心实施,并给予一定经费扶持。该局帮助公共检测平台CNAS体系维护,定期对平台检验检测进行比对及校准,将公共检测平台检验检测结果作为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