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优质进口食品丰富中国家庭餐桌 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李成钢在峰会上表示,首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达126.8亿美元,占总体意向成交金额的20%以上,这推动了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的强劲增长。2018年,中国食品进口金额高达735.7亿美元,是20年前的18.2倍。相信在第二届进博会上,食品及农产品领域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在他看来,伴随着进口食品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报告》显示,水海产品及制品、肉类及制品、乳品成为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食品,这三类食品2018年的进口金额分别为122亿美元、111亿美元、107亿美元,在各大类进口食品中排前3位,其进口金额加在一起占进口食品总额的46.1%。 在消费额不断攀升的同时,中国人的餐桌热情拥抱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食材。《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食品来源地达185个,与2017年相比增加15个,总额达735.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9.3%。 此外,在峰会上,中国首个以进口食品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中国进口食品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江南大学、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进口食品中国标准化系统构建、全球创新性食品研发、进出口企业服务、国际化政策与标准体系融合等为科研目标。 "一带一路"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间贸易,特别是食品贸易的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进口食品金额超220亿美元,占进口总金额的29.91%,同比增长23.1%,成为新的进口食品增长亮点。这其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来源地是印度(142.1%)、巴基斯坦(90.4%)、俄罗斯(52.3%)。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进口食品贸易也有突破性进展,2018年12月,中国首次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羊肉。中亚国家的牛羊肉、樱桃等优质食品将通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持续进入中国市场。 从进口品类看,我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增长幅度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酒、蔬菜及制品和杂粮,蜂产品和植物油同比则出现负增长。 从各大洲进口食品金额来看,2018年,我国自各大洲进口食品金额同比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自亚洲进口额最高,为207.8亿美元,占比28.25%,同比增长19.47%。自欧洲进口额紧随其后,自大洋洲进口额排名第三。 为促进进口食品行业发展,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上海建立"中国进口食品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海外供应商与中国采购经销商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市场信息、供应链等专业服务。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表示,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在国家政策促进、消费需求拉动、科技创新推动下,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商报)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