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以名义汇率大幅升值来治理通胀有“本末倒置”之嫌
2007-12-27

     国际收支失衡在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宏观经济总量问题,并不直接取决于贸易政策或产业的竞争力,它最终还取决于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储蓄与投资之间的长期失衡,最终显然是由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困境,只不过是投资和消费内部失衡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不是原因。

  汇率与通胀,这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让人头痛却又相互联系的两大问题。

  在解析这两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分析工具。大家知道,在汇率问题上,一个有名的观点来自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简单来说,在追赶型经济体国家中,主要表现在可贸易商品产业(即制造业)的生产率提高更快,而不可贸易行业(如服务业)的生产率提高相对较慢。故此,制造业工资的上升更快会吸引劳动力从服务业流出,从而会抬高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其结果是导致整个经济的工资水平提高及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也就是说,实际汇率的上升。

  但是,这个命题在中国却走了样。由于贸易部门的价格不能得到迅速提升甚至反而在下降,导致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也上不去,整个价格水平长期被压制在低位上,实际汇率上升缓慢甚至还在下降。如此,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就单纯地演化成名义汇率升值压力的持续累积。

  这样看来,目前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困境,显然是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内部两大部门的价格体系出现了问题。我以为,有三个关键因素值得分析。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