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小商品出口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数据显示,连续16次蝉联中国专业市场榜首的中国小商品城,2006年实现总成交额31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贸出口占总成交额的60%强,约2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义乌小商品的出口,采用了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代理出口方式。为此,只要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小商品的需求没有变化,无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都不会影响其出口量。 “升值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是做代理出口而不是做买断式贸易的。”中国小商品城贸易有限公司进出口四部经理任洪斌解释说。 国外客户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看货,往往会一次性订购几个集装箱的货物。国外客户在当地外贸代理商的陪同下,看完市场中的货之后,按照物品归类由当地外贸公司帮助装满集装箱后出口,而代理的外贸公司业务人员只是从中收取佣金,价格也是按照谈好的人民币报给国外客户,待外汇进账时,按照银行当日的外汇牌价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不足部分则仍需要客人承担。 他还向记者展示了电脑中的出货和汇款明细。“2007年第一张单子,装船期2007年1月12日,发出一个40尺的集装箱,整个费用80万人民币,1月15日收到3万美元,那天汇率是7.79,就是按照当天汇率结算成人民币23.37万元。”任洪斌介绍说。 据悉,在浙江义乌,像任洪斌一样从事这种代理出口的外销人员有上万人,而他的出口量每年稳定在每年400个左右集装箱。“即使有变化,也不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对方的原因,比如他们的海关政策变化等等。”任洪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