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数字赋能,跨境贸易更便利
坐在由数台显示器组成的工作台前,通过屏幕观察,偶尔调整一下手柄,吊具精准抓起集装箱,稳稳放到指定的场箱位上……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是厦门港海润码头完成全智能化改造的第一个春节。与往年高空作业的春节加班不同,今年,码头的工作人员坐在远控中心和人工智能并肩作战,就能轻松完成集装箱船舶装卸任务。
作为全国首个传统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上月,海润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迎来试投产。整个春节假期,海润码头连续接待8艘10万吨级以上的大船,正是智慧化的应用为码头保持国际一流的作业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赋能是厦门口岸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一个缩影。为解决厦门口岸普遍存在收费主体和收费项目多、跨境贸易成本高、通关时间长、港口作业流程复杂等问题,厦门自贸片区打出系统性、集成化的提效降费促便利组合拳。
“我们通过市场阳光收费、行业协同规费、智慧服务提效信用红利护航等方式,全面减少港航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厦门自贸片区高质量建设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条块监管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全面推广“提前报关”模式,创新试点进出口货物“卸船直装”、国际航行船舶供水检验检疫“开放式申报+验证式监管”、进口分拨集装箱便捷监管等新模式,大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2021年,厦门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8.97小时和1.61小时,较2017年底分别压缩73.59%和92.78%,均位于沿海主要口岸前列,整体通关时间提前完成国务院“比2017年底压缩一半”的要求。
如今,一个个“首创”“率先”正在激活厦门口岸的创新活力——全国首创基于区块链验真技术的海运费境内外汇划转支付应用场景,实现海运费支付全流程线上办理;首创全流程综合物流信息查询服务,进出口企业随时随地掌握物流通关状态;在全国率先实现空运运单“一单多报”,简化企业信息的重复录入,缩减纸面单证交接所产生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2021年,厦门跨境贸易指标在国家发改委开展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中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标杆,在“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测”中连续三年获最高评价,22项跨境贸易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福建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