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动态

本地动态
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416项创新举措 27项“厦门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2020-04-21

 

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416项创新举措 27项“厦门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从成立之日起,厦门自贸片区43.78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承担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路重任。五年来,这里不辱使命,聚全市之力,当改革先锋,累计推出416项创新举措,其中82项全国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多规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改革等27项“厦门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带动全市营商环境指数节节向好领跑全国,跑出创新加速度。

  当前,改革更强调系统集成,厦门自贸片区加快策划生成一批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试验任务,从“碎片化创新”和解决“程序化问题”,向“协同、集成创新”和破解深层次机制性梗阻转变,力争推出更多务实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厦门样本”。

  【速览】

  制度创新

  5年来,累计推出41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82项;27项“厦门经验”获全国推广、占全国的1/4;5个“厦门样板”入选“最佳实践案例”、约占全国的12%;22项“厦门经验”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30个最佳创新举措。

  政策突破

  获得全国首个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跨境电商综试区、集装箱过境运输资质等58项国家部委的政策支持。

  新设企业

  新增注册企业5.03万家、注册资本6700亿元,企业数为挂牌前的6倍。

  这些创新举措全国首创

  政府职能转变

  ●推行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系统

  ●“手机领票”便捷服务

  ●土地出让在线办理模式

  ●税收服务自助双向电子取件模式

  ●涉税电子文书网上送达服务

  ●国地税协同开展重点税源直报

  ●“线上+线下”刷脸实名办税模式

  ●税案“双查”机制

  ●市场准入领域审批制度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办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取消工业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权指标在环评审批前购买

  对台交流合作

  ●对台湾输入区内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

  ●打造两岸移动互联网联盟,创新两岸冷链物流市场合作机制

  ●建设两岸青年创客创新创业基地

  ●来厦非福建省籍人员赴金门游延伸至澎湖游

  ●非福建省居民赴台湾本岛旅游免于提交暂住证

  ●试点海运快件进出境业务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上线运行“台资板”

  ●大力支持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和对台离岸业务

  ●旅游要素同业O2O交易中心

  ●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试点

  ●率先试点建筑业市场对台开放

  ●首家大陆与台湾律师所联营办公室

  ●发行大陆首张台胞专属信用卡

  投资便利化

  ●企业设立实行“一表申报”制度

  ●企业注册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规划建设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个体工商户“口头申报、当场取照”简易登记注册模式

  ●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化制度

  ●“易(e)用电”供电服务体系

  贸易便利化

  ●进出境邮件“移动式”通关模式

  ●海关通关移动综合服务平台

  ●进口酒检验检疫快速通关模式

  ●入境自用工业品“符合性验证”模式

  ●创新跨境电子商务高效便捷监管模式

  ●加工贸易单耗信任审核

  ●“关港贸”查验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

  ●船舶证书“三合一”并联办理

  ●入境大宗工业品联动检验检疫新模式

  ●国际航行船舶供水检验检疫“开放式申报+验证式监管”模式

  ●通关业务互联网全口径自主申报

  ●行邮物品“电子税单”

  ●保税仓库货物出库便捷通关模式。

  ●“掌上通App”保税仓库移动监管新模式

  ●报关企业申报多介质身份认证

  ●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

  ●“单一窗口”海关税费自报自缴

  ●航空维修监管新模式

  ●电子关锁跨直属关联动模式

  ●入区加工

  ●试行分送集报货物“集中申报,分段担保”模式

  ●建立一体化监管制度促进飞机及零部件维修业务的发展

  ●创新包修转包航材流转监管模式

  ●保税料件交易

  ●“互联网+保税展销”模式

  ●先放行、后改单作业模式

  ●进口货物“水路提货”模式

  ●海关创新项目众创及实施管理平台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国际航班报关申报电子化

  ●海运国际转运货物“散进集出”监管模式

  ●海关“以企业集团供应链为单元”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

  ●保税供船物资“整进散出”海关监管模式

  ●口岸供船食品“简化报备+优化监管”模式

  ●船舶吨税无纸化申报

  ●减免税货物ERP嵌入式联网审批

  ●旅客通关候检智能计时预警

  ●“关数e”应用平台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打造“丝路海运”平台

  ●集成电路保税研发与检测

  ●上线使用厦门高崎机场旅客预检系统

  ●跨关区调机维修业务

  金融创新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建设手机微信端线上“银税互动”平台

  ●全国首发特殊资产交易综合指数

  事中事后监管

  ●监管风险防控清单

  法制化环境建设

  ●海事现场综合执法机制

  ●知识产权扶持与保护机制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便捷服务平台

  ●挂牌成立全国首个金融司法协同平台

  制图/匆戎

  【人物专访】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

  ——访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

  对年满5岁的厦门自贸片区来说,如今又进入了一个爬坡过坎的新征程、新长征。

  步入改革深水区该怎么走?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如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系列问题摆在厦门自贸片区面前。日前,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度创新要避免碎片化,要系统集成。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重点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落实各项改革试验任务,把平台建设打造成为厦门自贸片区推动制度创新的载体,改革系统集成的手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谈成绩

  制度创新始终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出发点

  “五年里,我们加快策划生成一批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试验任务,从碎片化创新,向协同集成创新和破解深层次机制性梗阻转变。”

  记者:我们看到厦门自贸片区建设五周年的“成绩单”,不少成绩非常亮眼,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熊衍良:制度创新始终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里,我们加快策划生成一批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试验任务,从碎片化创新,向协同集成创新和破解深层次机制性梗阻转变。从数据上看,累计推出了416项创新举措,意味着平均不到5天就推出一项,不少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复制推广。这其中全国首创82项,有27项厦门样本在全国复制推广。

  改革创新需要载体,需要抓手,因此我们走出一条以产业平台为抓手,把制度创新贯穿于产业发展始末,以改革耦合性、协同性撬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初,厦门以市委市政府发文,制定出台了《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三年行动方案》,确定航空维修、融资租赁等14个重点平台,明确每个平台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措施,以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政策系统集成、制度高效运转为动力,用好用足政策措施,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打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谈平台

  把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

  “开放型制度体系和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是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优势。通过创新系统集成,破解产业平台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从而把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

  记者:自贸试验区涵盖的企业类型很多,那么这14个重点平台有怎样的筛选标准?如何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与重点平台功能培育相结合?

  熊衍良:我们对重点平台有一套选择标准。具体而言,片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通过发挥“双自联动”和“保税+”“金融+”“供应链+”等“自贸+”功能特色,选择有发展潜力、有制度创新需求、有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有带动经济发展的平台进行重点培育。

  在打造培育重点平台的路径上,我们突出“系统集成”这个关键词,即通过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来破解平台产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同时,打破部门分割,增强改革的联动性、协同性,促进政府行政服务效率效能的大力提升,并且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保障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成长快,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

  谈未来

  为打造中国特色自由港型经济特区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就像是一场接力跑,不断推进,不断深入。自贸试验区建设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全力奔跑,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

  记者: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站在新的五年起点上,您对厦门自贸片区未来发展路径有怎样的设想?

  熊衍良: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制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厦门是一个全局性贡献,他提出的分“三步走”建设自由港型经济特区的战略构想,为厦门自贸片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

  改革开放就像是一场接力跑,不断推进,不断深入。厦门的城市发展兴于改革开放,每一个阶段的成就伴随着不断的开放与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全力奔跑,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谋划厦门自贸片区扩区,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做文章。此外,面对当前疫情这场大考,生产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也正在积极抢抓先机,大力推进中欧班列、航空货运、跨境电商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同时,紧抓重点平台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把重点平台建设成为制度创新要素系统集成的展现、招商项目孕育和落地的载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苗圃,为打造中国特色自由港型经济特区发挥积极作用。

  【大事记】

  2015年

  4月21日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成立,并发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16项标志性改革事项。

  7月3日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8月16日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开出全国自贸试验区首趟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与“一带一路”无缝连接。

  2016年

  9月1日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规定》。

  10月10日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厦门港开启“绿色智慧港口”新时代。

  12月6日

  厦门自贸片区启动“互联网+自主报关”改革试点,率先全国实现智能化在线通关。

  2017年

  4月20日

  率先启动市场准入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5月28日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批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

  8月

  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成员网络的口岸。
(厦门日报)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