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进口酒搭建产业平台
厦门是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海关、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创新监管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赋能发展,带动进口酒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巩固厦门作为国内重要的进口酒口岸地位。
厦门是一个“酒量”很好的城市,进口酒进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啤酒、单一麦芽威士忌进口量位居全国第一,白兰地进口量全国第三,葡萄酒进口量全国第七,而且是全国品种最齐全的高端烈性酒集散地。面积不大,人口也不算多的厦门,为何“酒量”这么大?
据介绍,福建省是烈酒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有消费市场自然应运而生供应能力,古仓酒业、格兰阁、伟达酒业、丰德酒业等不少酒类行业的翘楚都从厦门起家。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以来,针对日益扩容的进口酒市场,海关、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创新监管模式,全国首创的“进口酒快检”模式、进口酒保税分拨模式等应企业需求而生,越来越多进口酒源源不断地涌入厦门。
与此同时,厦门自贸片区着力搭建进口酒产业平台,通过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叠加政府政策优势,致力于为中高端酒商提供展示、交易、品鉴、培训等基础服务,以及供应链金融、品牌推广、酒文化传播等增值服务,为进口酒企业全方位增效赋能,使得厦门进口酒集散中心迸发出更大“磁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厦门自贸片区支持进口酒市场发展若干意见》出台,从平台建设、仓储支持、人才培养、金融扶持、市场拓展、财税奖励、进口激励、加速通关、招商支持等方面支持进口酒行业发展,成为国内覆盖面最广的进口酒产业政策之一,为做大做强厦门进口酒口岸市场地位再添政策“后盾”。
发展重点
引进进口酒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
吸纳世界名品烈酒展示交易
酒类专业人才培训及招聘
名列前茅
●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
●全国最大啤酒进口口岸
●全国最大的单一麦芽威士忌进口口岸
●白兰地进口量居全国第三位
●葡萄酒进口量全国第七
●全国品种最齐全的高端烈性酒集散地
【创新亮点】
进口酒
1 ●重点建设进口酒交易平台
2 ●提升进口酒通关便利化
3 ●制定进口酒政策
4 ●创新成立厦门进口酒协同指导委员会
5 ●开展进口酒行业人才培养
【企业声音】
伟达奢侈名酒:
越来越多奢侈品名酒
齐聚厦门自贸片区
范思哲-费碧酒庄、兰博基尼酒庄、罗浮拉菲酒庄、法国卡思黛乐-拉维亭酒庄、龙船酒庄……这些从前只能从世界奢侈品杂志上看到的国际一线奢侈酒庄品牌,如今乘着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东风,集结于鹭岛——通过伟达奢侈名酒,这些奢侈品名酒以厦门自贸片区为窗口,走向全国各地。
在伟达奢侈名酒执行董事薛德志看来,厦门自贸片区挖掘产业蓝海,先行先试打造厦门进口酒平台,让厦门口岸成为全国进口酒第二大口岸,越来越多的“金凤凰”将厦门作为进口酒产业对接和发展的“桥头堡”,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蓝海”。
“如今,全世界的酒类品牌及市场经销商都慕名来到厦门自贸片区,这样的集散效应大大延展了企业的供应链和销售链。”薛德志告诉记者,国际一线品牌对选址都有近乎苛刻的体系,因此,奢侈品的集聚程度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地区的市场活跃度,也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如今,在经济水平提升叠加消费升级影响下,厦门正成为国际一线酒庄品牌的“新高地”。
“发挥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厦门获得更多进口便利,这也让企业直接受益。”薛德志说,厦门在全国首创的“进口酒快检”模式、保税分拨、“前店后库”模式及“一站式”酒类查验专区等,大幅提高通关效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事实上,自贸试验区政策、品牌、市场及服务的优势开始凸显,海关、检疫等制度创新,“保税+”“互联网+”“金融+”正让厦门进口酒集散平台释放出更大“磁性”,吸引更多国际品牌齐聚厦门,吸引渠道商及资本聚集厦门,为厦门培育经济增长极贡献产业新动能。
借助自贸片区带来的品牌效应,伟达奢侈名酒不仅代理了范思哲-费碧酒庄、兰博基尼酒庄、罗浮拉菲酒庄、法国卡思黛乐-拉维亭酒庄、龙船酒庄等一系列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名酒,在进口酒领域闯出一片天,同时,也为水井坊、摘要、郎酒珍品、海南椰岛鹿龟酒、海王酒等众多中国好酒打开了进入福建、走得更远的发展之门。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