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厦门: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2021-11-03

   

厦门: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摘要: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厦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厦门思明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1月上旬,厦门将迎来首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届时大咖云集,将共商如何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
  
  今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探索建设中央法务区,打造有影响力的法治平台。在厦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是推动法治成为福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又是厦门市继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后,进一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介绍,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将以“海丝”为牵引,法律服务为脉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为厦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厦门法治力量。
  
  为更好地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近日专门邀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现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创新“专业+涉外”特色法律服务


  
  ●贺小勇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自贸区法律研究院院长
  
  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是福建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举措。
  
  法治是国际通用语言,法律服务成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国内不少自贸试验区或服务贸易先行区,都将境外仲裁机构在其区域设立仲裁业务机构作为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海丝中央法务区可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创新商事仲裁、商事调解与商事诉讼的联动功能。
  
  海丝中央法务区旨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拓展领域、健全机制、优化模式,打造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智慧法务、法治教育、涉外法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务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高端化法律服务生态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
  
  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积极开展设立司法行政服务机构、搭建公共法治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构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等法治化改革创新,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为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可选择商务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比如厦门、福州自贸片区,在已有发达商务区的基础上,集聚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务全链条机构;创新做好国际商事纠纷、国际投资纠纷、知识产权、海事仲裁等“专业+涉外”特色法律服务细分领域;吸引会计、商标、资产评估、税务等涉法务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高能级法律服务产业群,通过做强法律服务功能,提升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与国际化水平。
  
  立法规划布局中央法务区建设


  
  ●何丽新
  
  厦门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法务区的法律服务业集群强调的是高端法律人才和法律产业集聚,由此产生品牌效应、网络效应、知识溢出与外部效应等,为法律知识的创新与共享创造条件,提振区域法律服务行业的国内外声誉,持续培育高素质法律劳动力人才,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纵观世界,法律服务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型。例如英国伦敦金融城CBD、美国纽约曼哈顿CBD、新加坡滨海湾CBD的法律服务集群,其与高能级商务区存在显著伴生关系,将高度聚集的法律服务资源辐射至全球;一种是主动型,以提振地区法律服务水平并服务区域产业为目标的自上而下的法律服务集群区域。目前,我国中央法务区的建设已经在成都、上海、深圳、西安、苏州等大型城市铺开,一些中小型城市乃至区县也开始尝试建设中央法务区。
  
  由此可见,我国中央法务区的建设是政府主导,因地布局。营商环境本质上是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如何确保中央法务区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以中央法务区建设为主的“特区”立法,将为中央法务区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因此,建设海丝中心法务区,可通过立法规划布局,以其确定性在建设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中央法务区的适用范围通过产业与区域加以圈定,结合新业态、新技术打造法律服务圈。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把握海丝中央法务区由选址到建设再到施策的全流程,能够有效避免不合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为仲裁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陈福勇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亚太区域仲裁组织副主席
  
  福建提出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为仲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仲裁作为一项服务业,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中大有可为且必将大有作为,应该充分发挥其聚才引才的“虹吸效应”。
  
  仲裁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在国际仲裁领域享有话语权和决定权不仅能够赢得争议解决层面的经济利益,而且能提升中国法律和仲裁机构规则在跨境业务中的适用机会,有利于国家控制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风险。
  
  仲裁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仲裁作为市场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其程序高效便捷,可以减轻企业解决纠纷的成本。
  
  仲裁是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法律行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面。仲裁服务是典型的知识和人才密集型高端服务业。发达的仲裁业不仅本身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带动律师、公证、翻译、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幅提升当地国际影响力。
  
  如果能借助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广泛参与甚至主办国际仲裁会议,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仲裁行业的整体发展,还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中国的法治形象。
  
  仲裁有利于培养一大批能够真正在实务中保护中国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加速发展仲裁业将有力推动仲裁理念和知识的普及,并为专业人士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找准定位探索福建法务集聚新模式


  
  ●周东平
  
  厦门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成都、深圳、西安、南京、苏州等地陆续开启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中央法务区工作多以建设法治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为建设目的,以立法、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为手段,将相关政策制度化,吸引法务资源的集聚,以保障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响应“积极探索建设中央法务区”的号召,厦门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自贸片区和观音山商务区先行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在工作规划与政策制定上取得初步成果。
  
  厦门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模式的选择上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立足区情,明确中央法务区功能模式。从厦门社会现实出发,中央法务区一方面应满足本区域内重点产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带动全区法律产业自身的壮大,融入外来法律产业。
  
  二是突出重点,避免法务资源一把抓。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集聚法务资源为基础,突出“一带一路纠纷解决”“国际商事贸易法律服务”等特色业务,形成以特色法律服务为中心的中央法务集聚区。
  
  三是规划近远,制定“多步走”战略。建设海丝中心法务区非一日之功,应根据工作进度,科学合理制定近中远期规划。
  
  总之,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走向未来,应在借鉴其他中央法务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找准自身地位,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路径。
  
  推进法治成为福建发展核心竞争力


  
  ●王利平
  
  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
  
  当前,我省正在积极开展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推进法治成为福建发展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
  
  海丝中央法务区是优化福建营商环境的着力点。中央法务区必定是所在区域的法治示范区和先行区,必然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起到引领作用。我省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着力点,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海丝中央法务区应是福建服务业发展的领头雁。有人将法律服务业称为“服务业中的服务业”,基于此,作为法律服务业聚合的中央法务区,必将吸纳会计、税务、金融、审计、破产清算、知识产权代理、咨询等多个高端服务业进入,成为所在地区服务业的领头雁。
  
  海丝中央法务区是福建拓展空间治理的新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更加自觉地选择特定的空间区域,赋予专门的功能定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福建作为海丝核心区,在空间治理上要发挥更大作用。海丝中央法务区可与中央商务区、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从强调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走向区域的“制度创新极”,实现以法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如今,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动,已基本遵循向法治良好区域集中的规律,积极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推进法治成为福建发展核心竞争力,乃当务之急。
  
  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保驾护航


  
  ●张相君
  
  福州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
  
  厦门中长期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在“五中心一基地”的定位中,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与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传统一致,又与现代化过程中货物、人员等有形要素的流通需求契合。规则化保障此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现代化中的法治化要求,也是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的重要内容。
  
  厦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将在城市、国家和国际社会范围内联通每个个体,促成个体成员对共同体的认同归属。不仅如此,要实现现代化要求的生产要素流通,也须借助跨区域、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航运航空的基础设施联通。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有飞行器与船舶的报告、识别、通行、停靠等常规管理,也有突发事故、搜索救援、登临检查、纠纷解决等执法管理,还有禁飞停运、封锁拦截、捕获征用等非常规管理。其中的权利义务、授权受权等,同时与国内和国际法律规则相关。统筹适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服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需要不断筛选实践中生长的规则,促进成文化、体系化。这就需要立法者、执法者和研究者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配合,高效率实现这一配合,正是中央法务区的功能之一。
  
  以福建省高校法学和航运专业建设为基础,可以推进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首先设立亚洲航运法研究中心,服务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满足与海丝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海空联通的现实需求,落实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的规划。
  
  构建海丝特色的中央法务区


  
  ●罗施福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教授
  
  探索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是福建省对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高度实践自觉。构建鲜明的海丝特色,是福建探索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天然优势,也是关键要素。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围绕海丝特色,福建省可尝试从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以海洋法律服务为轴心,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是海洋大省,在海洋法律服务方面应积极发挥更具影响力的作用。
  
  第二,构建立体化的涉侨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福建省是重要的侨乡,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应强化涉侨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提高涉侨法律服务水平,更好地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
  
  第三,加强与海丝沿岸国家的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构建具有重要辐射力的法律服务创新平台。
  
  第四,加大对海丝沿岸国家法律、政策的国别研究,积极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福建省在法律国别研究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优势,如厦门大学法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世界范围具有卓越的声誉;集美大学在海商法等学科的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形成特色。这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应进一步加强与保障。
  
  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建设中央法务区的不断探索,必将促进中国特色法治实践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科技创新是法务建设新蓝海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厦门市法学会大数据与智能法律研究会会长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维度应是科技创新。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法务建设的新蓝海。
  
  通过发展法律科技,实现法务的互联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福建、厦门的法务业不仅能够服务于全国、全球的纠纷解决与治理,还能及时跟踪法律的最新动向;更好地贴近经济前沿地区、产业,更好地汲取广泛的法律知识、能量,提升福建、厦门等地法律服务的高端化、专业化和前沿化,培育出更多、层次更高的法务机构和业务专家。
  
  最新的纠纷解决领域,往往也是法务业溢价较高的领域。福建、厦门地区的法务业,通过法律信息科技对接经济核心地域和前沿产业,在线承接相关法律业务,能汲取更大的经济潜能,壮大福建的法务行业。
  
  发展法律科技,还可以孵化法律科技制造业,提供政法、纠纷解决、社会治理的硬件设备。同时,还能够以产品带动服务,助力福建、厦门的法务业拓展全国业务。此外,法律科技制造业能够提升产业基石,带动更多的法务从业人员,从新的维度扩大整个法务业的经济总量和社会效益。
  
  发展法律科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以信息化、系统化的模式,在某些法律领域减少人为判断、干预,提高决策和服务的科学性、透明性,提升法治工作的声誉和公信力。
  
  法治向善更向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推进的法律科技,其自身不仅是一片新蓝海,也让中国在新维度上引领探索新时代法治的新蓝海。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