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动态

本地动态
厦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亮点之一:公益性流通设施实现长效运营
2016-04-18

 

   

厦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亮点之一:公益性流通设施实现长效运营

不少市民还记得,今年春节期间,受寒潮影响,我市菜价上涨。为了确保我市“菜篮子”商品供应稳定,市政府借助夏商集团这个国有企业的主渠道,进行蔬菜调运和平价菜供应。仅1月份,我市所属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蔬菜供应量比平时增加了20%-30%,售价比市场低25%-30%,有效平抑不断上涨的蔬菜价格,受到市民认可。

▲夏商民兴超市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夏商集团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向生产基地和零售终端两头延伸,构建“从基地到餐桌”的农产品安全供应链条,充分发挥了国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我市公益性流通设施体系日益完善的一个体现。据统计,截至目前,厦门共有区域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1个、社区标准化农贸市场40个、社区生鲜超市44个、社区平价商店76个;早餐加工配送中心2个、社区早餐站点2000多个;午餐加工配送中心2个,日供应约50000份;品牌连锁便利店550个,智能投递柜1480个,大型家政服务中心平台1个,基本达到了体系性、产业链式服务民生的成效。

▲商务部中期评估小组现场调研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建立流通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更加顺畅是厦门改革的目的之一,而‘多规合一’一张图则是这些的基础。”商务部中期评估小组表示,厦门率先将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厦门城市共同配送专项规划》等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依据功能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充分保障了流通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时,还依托“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保证商务部门对内贸流通设施的论证制度作为土地规划出让的依据之一,确保项目的审批能够充分考虑同质化竞争、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

▲商务部中期评估小组考察我市“多规合一”一张图

据介绍,我市于近期起草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用地的意见》、新修订了《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明确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得低于社区总建筑面积的10%。并正在制定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目录,将生鲜超市、末端智能配送柜等列入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政府+企业”的公益性流通设施运营机制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公益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运营机制,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建设运营,确保其市场调控能力。二是社区商业配套服务设施运营机制,分为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两种,新建小区先由受让人根据规划设计进行建设,建成后由政府回购纳入国有资产;老旧社区进行提升改造后同样纳入国有资产,统一向市场公开招商,政府则通过租金调节、财政补贴等方式保障设施的公益性。三是服务性行业的运营机制,比如早餐工程、午餐工程、家政服务、社区连锁便利店、智能配送柜等,在政府培育成熟后逐步实现市场化。

 

▲配图:商务部中期评估小组召开“政府+企业”运营模式座谈会

“社区建到哪里,夏商民兴超市就跟到那里。”夏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商集团将充分发挥好“政府+企业”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营机制,努力打造“便民、利民、为民”的步行10分钟路程的一站式生活购物商圈。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