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关试点船舶吨税无纸化改革 每年为企减负数千万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顺利实施,6月27日,厦门海关正式启动船舶吨税无纸化改革试点,船舶运输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可实现申报和缴税,将通关时间由原来的两至三天压缩至数小时,预计每年可为厦门口岸船舶运输企业节省靠港停泊费等费用数千万元。
船舶吨税是海关对进出中国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征收的税种,税款主要用于港口建设维护及海上干线公用航标的建设维护。此前,船舶吨税相关手续以纸质材料为主,企业需要在海关、银行等部门间多次奔波,历经抵港信息确认、制单、税单生成、税款缴纳、执照领取、船舶放行等多个环节,通关效率不高,且容易受到路况等外在因素影响。
将于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正式确认了吨税执照电子信息的法律效力,并对改造、警用船舶的免征吨税资格及游艇的征税方式予以明确,为厦门海关船舶吨税无纸化改革提供了法律支撑。
据厦门海关人士介绍,此次改革实现了船舶吨税申报社会化、支付电子化和吨税执照无纸化。申报社会化,是指将原由海关关员操作的吨税执照申请信息录入工作交由船舶代理公司等社会力量实现,大幅提高申报信息录入效率;支付电子化,是指企业缴税方式在原有柜台支付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电子支付方式,实现“7×24”小时缴税;吨税执照无纸化,是指企业可自主选择向海关申请验核吨税执照电子信息,免去提交纸质执照的不便。
改革后,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就可实现吨税申报和缴税,海关内部各作业环节同步实现信息传输电子化、内部核批无纸化,将企业吨税申缴时间由原来的两至三天压缩至数小时。以常见净吨位为5万吨的船舶为例,每天的靠港停泊等费用达数万元,改革实施后,船舶靠泊时间将大幅压缩,每年可为厦门口岸企业减负数千万元。
(陈宜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