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能、零排放、安全、环保的厦门远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陈立新 摄
■嵩屿码头。 陈立新 摄
今年6-9月,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个月突破百万标箱,刷新历史纪录。27日上午,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吴顺彬在接听市长专线时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取得这一成绩,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功不可没;远程操作、智能理货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在推动港航生产满工达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港内“蓝色公路” 探索海铁联运“卸船直提”
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助力厦门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再升级。
我市推动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如推动石湖山码头逐步减少公路运输比例,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今年1-8月累计公路疏运量占比较去年底下降10个百分点,铁路疏运量占比较去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推进远海码头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目前项目已取得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并完成招投标工作;打造港内“蓝色公路”,实现跨港区内外贸集装箱港内运输由陆路改水路。
引导码头企业开展“散改集”业务,成为厦门港口“六稳”“六保”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今年8月,海丰国际“散改集”合作项目在海天码头正式落地,首批集装箱成功装载上船。这项创新举措助力全程物流分拨效率显著提升,加快周转速度,直接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我市还鼓励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如大幅提高扶持补贴标准,新增短途驳运补贴、额外奖励等项目;探索海铁联运“卸船直提”业务模式,集装箱卸船后直接吊装至拖车,并径直运到铁路场站,实现海铁联运运输环节无缝衔接。与传统操作模式相比节省时间24小时以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经济和时间成本。今年1-9月,厦门港共完成海铁联运集装箱3.87万标箱,同比增长44.9%。
建成5G智慧码头 海润码头启动全智能化改造
智慧港区方面,今年5月,在远海码头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领先的5G全业务场景智慧码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港口项目。海润码头启动全智能化改造工程,操作员在远程控制中心可一人同时操作多台吊机,实现集装箱信息智能感知、集卡智能调度、智能闸口无人值守等,完成后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全智能化改造的传统集装箱码头。
智慧航运方面,我市建成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台示范工程,将港区智慧化向物流服务链拓展延伸,实现港口、船舶、代理、仓储、运输等信息融合与协同作业,车辆通过码头时间缩短2/3、过闸时间小于1分钟;建设厦门港船用物资及服务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打造集检疫、通关、分拨、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邮轮物供信息平台;拓展“i海台”票务平台功能,厦金两地10家航运企业全部上线售票,逐步覆盖泉金航线和厦台客货滚装航线。
智慧商务方面,我市于今年6月发布全国首创港口使费无纸化结算平台,实现航商、码头、拖轮、理货及代理之间费用结算全程电子化,打造厦门港航运物流单一结算窗口,票据交接频率由每周交接提升至实时交接,账单结算时长从21天缩短至7天。今年7月,厦门港全面推广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及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操作,港口作业单证全面进入无纸化时代,每票进出港提卸箱业务节省作业时间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