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据消息,2003年以来,我国钢铁生产规模继续扩大,1~6月,我国产钢l.0315亿吨,钢材1.0895亿吨,分别同比增长21.01%和17.41%,双双突破亿吨,预计2003年,我国钢和钢材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产钢大国的地位。 受国内钢铁产量持续增长的影响,铁矿石进口量也大幅增长,2003年5月达到了1382万吨,创铁矿石月历史进口量新高,2003年l~5月,进口6100万吨,同比增长44.72%,按此数量推算2003年进口量将达到1.4亿吨,创历史进口量新高。而日本以往是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2003年l~5月,进口5477万吨,由此可见,2003年1~5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已成定局。但是,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大量进口铁矿石的背后,也隐藏着重重危机,今后的铁矿石进口形势,不容乐观。 一、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现状 (一)国内铁矿石产量呈下降趋势 我国尽管属于铁矿石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仍然不能满足钢铁生产发展的需求,缺口很大。近年来,国内铁矿石产量呈下降趋势。1999年,国内的铁矿石产量为2.56亿吨,2000年减至2.45亿吨,2002年为2.31亿吨。 根据我国铁矿石产量、资源现状、矿山建设进度等各项因素判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铁矿石产量将在现有水平上略有下降。与此相反,由于钢铁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上升,使供需矛盾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为60%~70%,剩下的缺口只能由进口铁矿石填补。 (二)我国在世界铁矿石贸易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全球矿石的主要进口国开始由日本、西欧逐步转向我国,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后工业化国家目前环保意识加强,钢铁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制造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钢铁消费量也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最近一两年,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这两个区域钢产量大幅下降,铁矿石进口量也相应出现明显下降;同时,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仍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我国铁矿石进口近年来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报告表明,200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铁矿石总进口量的21.8%。我国铁矿石在世界铁矿石的贸易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1992年仅为7.5%,到2002年达到21.8%,如果200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l.4亿吨,而据预测,2003年世界铁矿石贸易量将为5.14亿吨,中国在世界铁矿石贸易量中所占比例将达27%。 (三)我国的旺盛需求带动全球铁矿石价格上扬 我国的需求膨胀带动了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发展。我国铁矿石进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造成了2003年铁矿石全球价格上涨9%。 自2002年12月起,2003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就在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上同时开始。在谈判中,铁矿石供应商坚持价格上涨在两位数以上。其涨价的主要理由是:全球钢铁业出现景气状况,除美国之外的钢铁产品价格均持续上涨,使得绝大多数钢铁企业获利增加;世界铁矿石需求上升,尤其是我国铁矿石的需求上升势头强劲,在过去5年内,我国铁矿石进口不断大幅增长,今后铁矿石供应将呈紧张趋势,因此,价格上涨是合理的。 (四)我国铁矿石进口货源地有扩大趋势 从2003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焦点集中在中国的需求上可以看出,我国铁矿石的强劲需求已经成为了2003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我国对进口矿石的依赖性加大也使主要的国外矿石供应商感到压力,为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澳大利亚两家最大的铁矿石公司,Rio Tinto公司Hamersley Iron分公司和BHP Billiton公司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巴西的CVRD甚至在向第三方供货商采购矿石以满足出口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国铁矿石的进口货源地有扩大的趋势,进口来源已从太平洋地区扩大到了更远的大西洋,包括新西兰、智利和加拿大等,中断了向太平洋地区的铁矿石出口业务多年的瑞典又恢复了向中国的铁矿石出口;日本已经减少了远距离地区的铁矿石进口量,并增加了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进口量,因此,加拿大、智利和新西兰出口日本的铁矿石数量有所减少,这些国家也不断扩大向中国的出口量。当然,目前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的铁矿石供应大国仍牢固占领着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五)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消费量将受海运能力限制 我国对铁矿石需求的强劲增长给世界散货运输带来较大的考验,由于运力吃紧,2002年三季度起,全球散货海运费一路走高。今后,我国进口矿石的消费量将受海运能力的限制。 目前,国际海运市场已经出现了运力紧张局面,尤其是我国铁矿石海运业务的迅速增长使太平洋航线略显紧张。2003年7月,巴西运至我国的15万吨好望角型铁矿石的运费已经高达14.5美元/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100%。 二、当前铁矿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口分散、缺乏协调 我国铁矿石进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头进口,渠道混乱。日本目前的铁矿石进口模式是联合谈判,统一进口。而我国铁矿石进口数量虽然多,但企业间缺乏协调,进口秩序有待规范。 (二)不能自主谈判铁矿石进口价格 2002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1亿吨,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铁矿石进口国。但是由于我国进口企业较多,缺乏协调,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致使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只能跟随日本铁矿石进口价格,不能进一步压低。特别是200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数量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如果进口价格仍然按照日本价格,不利于我国的进口大国形象,也不利于扩大铁矿石进口。 (三)缺乏长远战略规划 受我国铁矿石资源限制,我国铁矿石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各企业单打独斗,多头进口铁矿石,虽然能满足短期需求,但是,随着铁矿石资源整合的完成,全球已经基本形成了三大巨头垄断铁矿石市场的局面,缺乏长远战略考虑的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将在未来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铁矿石进口价格受制于人,其次是进口数量受控于人,再次是钢铁工业规划受限于人。 目前,迫切需要从经济合理、长期稳定的角度考虑,从总供给平衡和优化结构的角度考虑,确定利用进口铁矿石资源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适宜比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铁矿资源的长远供给战略。 三、对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的建议 我国铁矿石进口渠道较为混乱,虽然2003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但价格只能跟着日本的谈判价格。建议在条件成熟时按照利益共享、自愿参加、政府出面、商会协调的原则,建立铁矿石联合谈判机制,和铁矿石出口国进行独立的价格谈判,保护广大企业的利益,规范进口秩序。 另外,在全球铁矿石市场日益垄断之际,有必要考虑协同开发国外铁矿石资源市场,通过合作开矿等方式,打破垄断,保障稳定的铁矿石资源供给。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离开进口铁矿石的支持。尽快建立规范的铁矿石进口秩序,是确保我国钢铁工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