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生物制药向多领域拓展,未来"钱景"可观 《政策》明确提出了将未来生物制药产业拓展成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等多个方面,跳出了以往生物产业在医药应用上的单一路径。这样,《政策》为生物产业规划了非常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生物产业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兴产业。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产值8600多亿元,同比增长25.5%。 生物制药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占比稳步增长,但提升空间巨大 在按照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定义的7个医药制造业子行业中,以销售收入和利润贡献来看,化学药品和中药(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无疑是医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相对而言,生物制药是一个占有较低市场份额的小行业。而作为新兴行业的生物制药业同其他子行业相比却有着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已初具产业规模。我国的生物产业的发展起点相对较高,比如上游、中试的一些关键设备均从国外直接引进,与国外差距较小。近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出台相应的政策,给我国生物医药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指出: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这一部署以及根据这一部署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无疑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近期的各种病毒性流行病又将促进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给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虽快但仍存严重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研发创新力量薄弱。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少,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落后。因此具有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少,市场很快就陷入了价格战,给生物制药企业以沉重的打击。发达国家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2006年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约为7亿元,仅为美国辉瑞公司的1/10、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1/8,仅占当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比重0.2%。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杨胜利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最大的差距就是原创性药物太少,97%都是仿制药,虽然产量不小,但都是利润很低的专利过期产品。 2)企业规模小,整体生产现代化水平难以提高。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利润低,力量分散,在药品开发与生产上低水平重复,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12700余家,规模普遍较小。2008年,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高达45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 3)市场开发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意识。近年来,国外生物制药企业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明显增多。他们依靠资金和技术优势,对我国正在发展的生物制药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外许多大公司在新产品进入市场头几年都以巨额投资培育市场,并且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无法相比的。 4)缺乏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如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生物医药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促进、激励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招投标机制等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